水族姓氏(水族姓氏有哪些)

北京鱼缸批发市场2024-04-28 16:08:014.78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杨氏为氐族第一大姓氏,西晋灭亡后这支杨氏纷纷汉化后又先后融入鲜卑族和弘农、华阴相混合。其它又有改姓赐姓冒姓杨氏的。民族主要属于汉族。杨氏总人口近八千万是全国第六大姓氏杨氏汉族人口近四千万为汉族第四大姓氏另外杨氏是白族第一大姓氏在土家族侗族回族水族布依族中也是大姓氏。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其军令严明,为将士所服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水族姓氏,和水族姓氏有哪些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水族为什么称为从远古走来的贵族

水族,被称为“远古走来的贵族”,她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谜。

史料记载,秦汉以前,岭南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如“南越”、“骆越”等,与东南亚沿海的其他诸越统称“百越”。从历史发展的某些迹像和语言、文化、生活特点等方面来看,水族是“骆越”的一支发展起来的。

另一种说法是在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因战乱再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贵州三都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

此外有学者认为,“水族是贵州高原和黔桂毗邻地带的土著民族,其先民是夜郎僚人的一支”。然而在部分水族姓氏家谱记录来看,他们都认为水族是由赣、湘、鄂及两广等地区迁徙而来的。有学者还认为水族是从印度半岛北上进入滇黔,分布在三都等地。无论是何种说法,“水族的起源和迁徙,都没有文献记载。口头传说,颇不一致,很难肯定。”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水族姓氏(水族姓氏有哪些) 三色锦鲤鱼

三都水族杨氏家族的历史

杨氏有三大源,所以说是三杨开泰。就像姓张的有八个来源。

一、杨氏正宗是杨氏最大的一支支系,这支杨氏是指春秋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时避难于华山仙谷的羊舌氏一族,即后来的弘农华阴杨氏。

二、以国为姓的杨氏,周朝曾三封杨氏,这支杨氏以杨杼为始祖。

三、天水氐族杨氏,氐族首领姓杨。杨氏为氐族第一大姓氏,西晋灭亡后这支杨氏纷纷汉化后又先后融入鲜卑族和弘农、华阴相混合。

其它又有改姓赐姓冒姓杨氏的。

现在的几个大的支系:

一、以江西杨辂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江西省;湖南省长沙、常德、益阳、衡阳以及广东省梅州;福建漳州等地。(统称为江西杨)民族主要属于汉族和土家族、壮族。

二、以湖南靖州杨再思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张家界、黔东、黔东南、黔北、川东、重庆、鄂西以及桂北等地。民族主要属于侗族、土家族、汉族、布依族、水族、回族、壮族、苗族等。

三、以弘农华阴杨震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民族主要属于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

四、以淮南杨傥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安徽。民族主要属于汉族。

另外还有以杨维桢杨慎杨时为始祖的杨氏。

杨氏总人口近八千万是全国第六大姓氏杨氏汉族人口近四千万为汉族第四大姓氏另外杨氏是白族第一大姓氏在土家族侗族回族水族布依族中也是大姓氏。

杨氏在四川省、云南省都为第一大姓氏,另外杨氏还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南、湖北、重庆、江西、广东、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

杨氏郡望有弘农和天水。

杨氏堂号有弘农华阴四知。

建国以来全国杨氏著名人物有杨尚昆(原国家主席)杨得志(上将)杨勇(上将)杨成武(上将)杨静仁(国务院副总理)杨汝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白冰(上将)杨国梁(上将)杨国屏(上将)杨怀庆(上将)杨德清(成都军区政委中将)。

杨氏历史名人有杨震、西晋三杨、杨隋帝国、唐代杨氏十三位宰相、杨玉环、五代十国杨吴帝国、宋朝杨家将、明朝首辅杨荣、杨溥、杨士奇、状元名人杨慎;清朝大将杨遇春、杨芳以及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

----杨氏历史名人----

1杨荣 2杨炳 3杨炯 4杨简 5杨士奇 6杨文会 7杨延昭 8杨守谦 9杨安辨 10杨秀清 11杨敬之 12杨乃武 13杨子荣 14杨开慧 15杨守仁 16杨虎城 17杨尚昆 18杨朔 19杨万里 20杨涟 21杨雄 22杨深秀 23杨贵妃 24杨振宁 25其他

人物简介:

1、杨荣:(1371-1440)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之,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后佐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 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2、杨炳:荣泉州晋江人,字若晦。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左司谏,尝论治赃吏当自大吏始。太学生砀宏中等六人因指责朝政受罚,炳上书辨其冤,被诬结党为奸,出知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奉祠。卒年八十一。人《易说》、《礼记解》、《西掖稿》、《谏垣存稿》等。

3、杨炯:(650-693?)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后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4、杨简:(1141-1226)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挺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 等。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 遗书》等。

5、杨士奇:(1365-1444)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 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又善知人, 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卒谥文贞。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6、杨文会:(1837-1911) 清末池州府石埭县人,字仁山。自幼读书,不喜科举。博学能文,兼通老庄。二十七岁于病中读《大乘起信论》,遂属意佛学。处移居南京,创金陵刻经处,刻印佛 经。曾至伦敦、巴黎。协助日本编辑《续藏经》, 并供给密教典籍。与英人李提摩太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宣统二年又创办佛学研究会,自任会长,担任主讲。编写《大藏辑要目录》。

7、杨延昭:(958-1014) 本名延朗。宋麟州人。杨业第六子。父死,坚守边关,屡败契丹。在边二十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为将士爱戴,契丹惮服之,呼为杨六郎。

8、杨守谦:(?-1550) 明徐州府人,字允亨,号次村。杨志学子。嘉庆八年进士。累官保定巡抚。后被严嵩诬陷,下狱。守谦胸怀坦荡,居官清廉,驭下多恩,及死,将士无不流涕。隆庆时追谥恪愍。

9、杨安辨:清洒河南祥符人,字为山,一字巽行。乾隆时贡生。父杨圣化知秦州,以西北用兵,地方不胜供应,赔累罢官,留秦州不能归。安辨不父事所累至十数年,六十岁时方好。从此闭门著书。有《瓢斟集》、《陇西杂记》、《清华志》等。

10、杨秀清:(约1820-1856)清广西桂平县人,原名嗣龙。以种山烧炭为业。后参加拜上帝会。道光二十八年,太平军人心不安时,假托天父下凡附 体,从此取得会中特殊地位。永安封王时,封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三十二年在湖南道州与西王萧朝贵发布《奉天讨胡檄》。其军令严明,为将士所服。对外实 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后居功自傲,传有逼封万岁之事。韦昌辉以天王密诏为名,发兵围东王府,秀清与家属部众悉遭杀害。

11、杨敬之:唐虢州弘农人,字茂孝。杨凌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平判入等。历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后任检校工部尚书,卒。尝作,《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播,李德裕尤咨赏。性爱士类,雅善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

12、杨乃武:(1841-1914) 浙江余杭人。字书勋、子钊。同治举人。1873年被诬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谋杀毕氏之夫,屈打成招。其姐上京两告御状,得夏同善等相助后洗冤。释后以植桑养蚕度过馀生。

13、杨子荣:(1917-1947) 山东牟平人。名宗贵。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林口杏树村只身深入匪穴,说服四百多名土匪全部投降,荣立特等功,并评为战斗英雄。1947年初, 率五人扮成土匪再次深入匪穴,活捉匪首座山雕。同年2月23日在海林梨树沟战斗中牺牲。后被东北军区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称号。有关战斗事迹被写在小说《林海 雪原》及京剧《智取威虎山》中。

14、杨开慧:(1901-1930) 女。湖南长沙人。原名杨霞,字云锦,幼名霞仔。杨昌济之女,毛泽东夫人,革命烈士。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 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创办农民讲习所。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 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长沙壮烈牺牲。今板仓有其塑像。

15、杨守仁:(1872,一作1871=1911) 湖南长沙人。原名毓麟,字笃生。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任湖南时务学堂教席。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与黄兴、陈天华等发刊《游学译编》;参加组织拒俄义勇 队,后改组为国民教育会;组织暗杀团,加入华兴地、同盟会。1907年与于右任等创办《神州日报》,任总撰述。1908或1909年留学英国。1911年 6月13日,因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忧同志牺牲,愤愤清廷腐败,赴利物浦投海自沉。兄德邻。

16、杨虎城:(1893-1949) 陕西蒲城人。原名忠祥。*民党爱国将领。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民党。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策的影响下,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将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解决后,被蒋迫令离军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 为蒋长期监禁。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夫人谢葆真先予被害。

17、杨尚昆:(1907- ) 四川潼南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川、沪等地从事学生运动。1927年至1930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央宣传部长等 职。1933年后,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色中华》、《斗争》编辑,党校副校长,第一方面军政治部、总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委,参加长征。之后,任中央北 方局书记,军委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职至中央军委常、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中共十二、十三届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四哥闇公。

18、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作家。早年在哈尔滨谋生,并攻读英文及中国古黄文学,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初到上海,创办北雁出版社。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 北,随时八路军转战于各地,从事文艺工作。1942年回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解放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协。参加 过抗美援朝。1955年转入中国作协。历任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第三届政协委员。“文革”中不幸逝世。著有《潼关之夜》、《鸭绿江南 北》、《东风第一枝》、《杨朔散文选》、《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月黑夜》、《北线》、《锦绣山河》、《三千里江山》、《杨朔短篇小说选》等。

19、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20、杨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21、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22、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3、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24、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25、杨姓称帝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

水族的起源

这是“江南”迁移说。

据调查,三都水族自治县百分之八十多的老人说祖先来自江西省白米街朱氏巷。这反映主流说法。

有些说祖先来自安徽。

这种说法在水族民间流传甚广,主要来源于水族中几个大的姓氏的族谱和某些志书记载,如三都水族自治县廷牌镇甲王村定华寨的蒙泽明,46岁,水族,平时也很喜好研究水族的历史。他说水族蒙姓来于安徽凤阳,是朱元璋时代来贵州平蛮夷留下的。传最初居住在独山城南,后迁至三都阳安乡。《潘氏本源》也记录潘氏始祖原来是“江南”省九江府人氏;《独山州志》和《独山县志》则都记载独山蒙氏原籍“江南”省镇江府,宋代来到如今的水族地区。此外,杨、石、王、吴、莫等水族姓氏,也流传来自江西、湖南、湖北或者从广东、广西等省区,并说由于征战才迁移过来。然而,一些人又认为这些所谓的“族谱”是封建社会水族知识分子为了避免民族歧视,为能够有资格参加科考,不得已而为之,自编自撰的。孙易教授也认为:不是所有的族谱都是家族或者民族历史的“活化石”。透露出来这样的信息:表明水族大家庭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已吸收了其他一些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成分。

曾晓渝在《水语里汉语借词层次分析方法例释》(2002年)中则“根据侗台语的台语支、侗水语支各语言本族词语以及中古汉语借词调类上的一致性,推测这两个语支的分化时间大概不会早于隋唐时期。即认为水语(水族)仅产生于隋唐之后的一个后起民族。

水族自称为“任睢”,他称水家、水家人、僚、水苗等,最早史料记载为“水家”、“水”者为唐、宋年间,《唐书·南蛮传》始记载:“开元中,置莪、劳、抚水等羁縻州。”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曾在全国各地广设带有“抚”字的行政机构,美其名曰“安抚”、“关爱”百姓。唐王朝在今广西的环江县与贵州荔波县接壤处也设立“抚水州。”然那时此地就已是“水族先民连并居住之区域。”顾名思义,“‘抚水州’的建立是唐王朝为安抚以水家人为主体对象的行政建制。”(《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潘朝霖、韦宗林著。)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水族称谓偏引旁用,说为獠、僚、水仲等。1957年新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启用“水族”之称谓。但随渔业的不断发展,水类动物悄然被世人称为“水族”。这给来自远古的水族族称又涂上了一层莫名其妙的阴影。

唐宋时期与壮、侗、苗、布依等诸民族交往融合,但其族称“任睢(水人)”一直没变。曾被汉人统称为“僚”。后于唐始称为“水”,明清时期称为“水族”。 骆越说的有几种。

族源上的多样说法 胡羽高先生于民国年间曾在其编撰的《三合县志略》中,根据《宋史·南蛮传》记载,牂牁郡诸蛮进贡团的代表龙光进尊宋太宗令,演本国歌舞后自名其为“水曲”的记载,论断水族因曲名而得御赐族称,并说水族是宋代西南龙番氏的后裔。但孙易教授则认为:“史料中记载番龙氏演‘水曲’时用的是芦笙伴奏,芦笙并不是水族最擅长的乐器。”

此说也遭到水族研究专家石国义先生的质疑,他认为“芦笙既非本民族之乐,当不能以之名族。” 水族的历史渊源,如今国内外持两种说法。一是以学院派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潘朝霖、韦宗林为主的认为水族自称为“睢”是因河南睢水流域而得名之说;二是以贵州水书研究者韦章炳为主的“水族为共工大族团陆终支后裔”之说。

对于第一种说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梁敏也著文质疑,故汉字的“睢水、睢河”与水族人的自称称谓“任睢”究竟有没有关联?此说亦须进一步考证。但水族约于七、八百年以前分期从江西、广西、湖南等地迁至今贵州境的看法已成共识。

水族自称“任睢”。按水书理论,分明可译为“水人”。不知学人们为什么要说从“睢”到“水”的转变是音的转称而不意的翻版呢?

水书先生现仍读水书中的山为“散”;读水为“睢”;读虎为“夫”;读天为“听”等。这些水文字的读音与汉音甚近,而与现今水语相去甚远(现水族分别称山、虎、天为“努”、“芒”、“闷”)。这一信息不仅表明:水族在古代是中原华夏族,操的口音十分近似于今天的汉语。还表明水族自称“任睢”其实就是“(治)水人”之意。 两次大规模基因学研究证明水族是水家先民是西北地域民族的血缘。

《记者观察》2004年第11期所刊周芙蓉《活化石“水书”传承水族历史”》说:1997年贵阳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水族和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皆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是西北地域民族的血缘。

2004年9月新华网《DNA研究表明:水族先民来自北方》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和贵州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完成的DNA研究显示,在遗传组成上,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水族人群较其他南方民族群体与西北人群的序列更有相同性,表明水族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古老民族群体。 “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将它称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书即为其中一种。它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书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水族的古文字、水族书籍的通称。水书还有其他的荣誉称号:比如水家人的“易经”、“百科全书”,是解读水族悠远、沧桑、苦涩历史的重要典籍。同时,水书还被誉为“华夏古文化宝库中一块珍贵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未开发的最后领地。几千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文字构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为一种“被压迫和被限制”的文字,在民间艰难地传承着。

从如今的研究成果来看,水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巫术用书。水书的制造时代极为古远,有学者推测,水书源头可追溯至夏代,而且“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水书制造之地点,初在西北一带,由北方次第传入江西,再由江西迁入贵州省,“乃携之俱来”。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如今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水书,一个仅有八百多个单字的文字体系,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在水书研究领域浸淫多年的潘朝霖认为,水书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水书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书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是中华古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个文字体系显得十分“稚嫩”与脆弱,但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本身就显得十分神秘。水书储存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水族社会的范畴,“礼失求于诸野”,从水书中蕴含的一些信息中有助于解开中原古文化的内涵。另外,在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有自己语言和传统文字的民族约为三分之一,才有40万余人的水族就占其一,这很值得研究。而且,水书是水族信仰文化的重大集成,是研究水族宗教信仰、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珍贵典籍。

2015年,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结束水书传承传男不传女历史。

水族、京族、独龙族、布依族、塔吉克族、哈尼族、普米族、拉祜族、珞巴族、撒拉族、土族常见人名,请列出

水族姓氏:潘、蒙、吴、姚、常、韦、欧、何、邓、石、杨、张、谢、钦等

京族姓氏:五阮、黄、吴、苏、武

独龙族没有姓氏,用家庭名称加祖父、父母名,再加本人爱称和排行,为 本人的名称,独龙族还保留着母子(女)联名的遗迹。男子的排行由1至10,顺序是朋、井、奎、今、顶、批、简、菜、托木和顶那。

布依族的姓氏:黎、莫、郭、白、蒙、覃、玉、陈、班、龙、董、韦、王、罗、黄、莫

塔吉克族姓氏:名字由爸爸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组成,比如一个人自己叫 麦克克,爸爸叫格亚斯,爷爷叫卡尔旺,那么,他自己叫 麦克克.格亚斯,他爸爸叫 格亚斯 卡尔旺,以此类推

哈尼族大多都用汉姓:杨、李、黄、龙、王、张等等

普米族也用汉姓:和、杨、胡、熊、鹿,还有周、尹、曹等姓

拉祜族人名,不论男女都是由两个音节组成。第一个音节表示性别;第二个音节表示名。拉祜族取名一般按出生日的属相、出生的时辰和出生的地点取名,而且,出生日的属相、出生的时辰和出生的地点只能是第二音节的名,第一个音节永远是男性为“扎”;女性为“娜”

珞巴族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种姓。立新村\的种姓有五种,即色尔巴、嘎尔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陈塘分两种,即提嘎瓦、从巴瓦。

“十个撒拉九个韩”。撒拉族大多性韩。

土族古代姓氏多姓“慕容”姓氏不断嬗变和增多,由原来的复姓变成了单姓。如“索胡”称“胡”,“朵娃”称“董”“拉西”称“牛”等等

古老的水族姓氏渊源:九百

古老的水族姓氏有什么渊源?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骆越族,出自古代百越族骆越支水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诸方复姓。古有九百里,为小吏,县令姓万。故时云:九百小 吏万县令。又见水甫姓图。”

九百姓,源出水族。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从 其中的一支发展起来的。

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年), 秦王朝统一了岭南地区,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期统称“溪峒蛮”;唐、宋时期 与壮、侗等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獠”;宋朝时期在该处设置“抚水州”,水族被通称“抚水蛮”,暗 示以“水”为自称的人群已经形成。

这里所记载的“九百里”,是宋太宗时期抚水州荔波县水甫邑的水族人,他通晓水、苗、汉、蒙、 壮、侗等各民族语言,时在县衙担任刀笔吏(押司),古水甫邑在今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甫村。

九百里是见诸汉文史籍最早的水族官吏,后荔波县地区水族人民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历代名人辈 出,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九百氏。

二、郡望:

毋敛县:即荔波县,于秦王赢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为象郡毋敛县地。唐太宗贞观三年 (公元629 年),置婆览县(治后水婆,即今三都恒丰,原属荔波);唐玄宗开元元年~天宝三年(公元713~744年), 改置劳州和莪州(劳州即今捞村乡,莪州在县城附近);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置羁糜荔波州,后改 抚水州荔波县;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5年),荔波为蒙、皮、雷三土司领地割据。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 元1368年)统一蒙、皮、雷三土司领地,荔波被并入广西思恩县;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494年),撤荔波县 ,置方村、蒙村、窘来村三巡检司,易十六埲为十六里,改属广西河池州;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 ),荔波改司设县,仍属河池州;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县治设在喇轸村(今时来旧县),改属贵 州都匀司;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重定荔波、南丹地界,立石碑定县界。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 年),荔波县属贵州;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县治里袄村(今方村乡)改属广西庆远府;清雍正十年 (公元1732年)荔波县改属贵州都匀府;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县治迁蒙石里全亨村(今县城),并设荔 波营,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置游击署、守备署、千总署。

民国时期,荔波县直隶贵州省长公署,先后属贵州第十一、第八和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均驻 独山)。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荔 波。1950年2月4日成立荔波县人民政府。1949年12月至1951年属独山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以后,属都 匀地区专员公署。1956年8月,都匀地区专员公署改建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辖荔波县。1959年3 月,荔波合并到独山县。1961年6月16日,恢复荔波县建制,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关于水族姓氏和水族姓氏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