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是金子吗,为什么皇帝赏赐的钱财叫“金瓜子”

祥龙鱼场2024-05-20 06:44:026.84 K阅读0评论
本文摘要目录:

贾赦是金子吗

谢谢你邀请。

贾赦是金子吗,为什么皇帝赏赐的钱财叫“金瓜子” 观赏鱼

我看《紅楼梦》小说,对贾赦的为人处世很不认同,就连他亲生母亲,贾母都是倾爱于小儿子贾政多很多。

其原因就是他有着纨绔子弟糜烂的生活,虽然袭了官职,娶了个只会吹棒和助歪理帮他的邢夫人,邢夫人说贾赦是金子,她就是看贾府有钱,眼里只有钱和金子。所以这位蠢女人什么都不管不顾,本来是长房媳妇当家的,她由于没生养,故蠢还懒,所以贾府在她那一代掌钱管家权就旁落到二媳妇王夫人手里。她依赖着贾赦,故认准他是金子。金子是形容人品人格,放到那里都会发光的。所以在很多人眼中,贾赦就是垃圾人一枚,那里发得出光来。

贾赦虽世袭了一品将军之职,但为人处世贪婪,整天围绕女色,老来小妾成群,为老不尊,所以贾府有此等长辈垃圾之人,才遭到了抄家的恶运。

答题完成,谢谢。

为什么皇帝赏赐的钱财叫“金瓜子”

题主被电视剧的错误误导了,皇帝赏赐的钱财有很多种。金瓜子只是其中一种,用金子做成的“瓜子”。没有同一规格,只是类似瓜子形状。在清朝时期,金瓜子变成了皇帝的御用之物。皇上平时用金瓜子来赏赐赏赐后宫及大臣。此时的金瓜子不仅是贵重的金属,而且,还代表了皇上的恩赐。

《康熙王朝》中,康熙带着图海在买豆腐的姑娘锁儿摊子前吃豆腐脑,并且,听了锁儿鸣冤的曲子。曲子是周培公写的,用的纸是帝师伍次友给他的举荐信。曲子将小姑娘告状的冤情都写了进去,也是因此,小姑娘称呼周培公为恩人。

此时,被赶出寺庙的落魄书生周培公刚好过来,和小姑娘说了一番话。周培公没有接受小姑娘资助,很有志气的表示两年后必将中榜。原著中。康熙很欣赏锁儿,于是送给锁儿一枚“金瓜子”。(电视剧中用的道具是一块银锭)

后来,银锭(金瓜子)掉在地上。(此时,镜头给了特写,就是一块银锭。估计是道具错了。原著中,写的也是金瓜子)李明山看见银锭(金瓜子)掉在地上,马上走过去踩在脚下。这件事被康熙发现,康熙说他穿着华贵,也来吃豆腐脑。其实在暗讽他穿的人模狗样儿,竟然虚伪贪财!也是因此,康熙告诉图海和明珠,李明山站在小摊位前面不动,是因为踩着那枚“金瓜子”!于是,康熙传旨革除李明山的二甲头名。康熙恨他给读书人丢脸。

《康熙王朝》整部剧还是不错的,基本按照二月河的原著拍的。但是,极个别的细节处理确实不好。这次道具就用错了。不过,这不影响这部剧还是一部好剧。

(文|勇战王聊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金是真的金子,还是指代黄铜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秦汉之时,动辄赏金百斤,若将史书里面的赏金加起来,比现在存世的黄金还多,恐有上万吨。以至于出现了古代的黄金到底是“黄铜”还是“黄金”的争议。到底是铜是金还是要看时间段。

古文中的金很多时候代指金属。比如我们说历史上的金石并用时代,就是指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过渡阶段,这里的金可以理解为铜。然后看史书中关于货币的记载有黄金、白金、赤金,其实就是指黄金、白银和铜。在夏商周时期,青铜被叫做金还是比较普遍的,而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被叫做“金文” 后来新朝王莽时期铸造过一款钱币“国宝金匮直万”,而当时史书记载:此钱可易金千两!其实这里的金也是铜,指得是值一万个铜制钱。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商业并不发达,所以金子更多是用来做各种黄金器具,最为法定货币的功能很弱。西汉《史记平准书》:“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当时主流货币还是以制钱为主,但那时候黄金已经出现。

时间的推移,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作为财富象征和支付手段的黄金显得越来越稀缺。黄金至唐以后才真正的大行其道。在清朝如果说“一金”,不带单位,就是一两白银,如果带单位,说“一两黄金”,那就是黄金。从清末到民国,“一金”就指一个银元了。

金是因为什么成为正统王朝的

辽宋金对峙时期,宋人自称“中国”,自认为“正统”;辽人和金人也自称“中国”,自称“正统”。直至元朝末年,由脱脱拍板,最终确立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的地位这才在历史中被最终确定。

自秦汉大一统王朝形成以后,正统问题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梁启超在总结出历代正统之辨的六项标准,提出“以中国种族为正。其余为伪也”。金王朝的正统之争,自始至终是与种族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金朝地图)

什么是“正统”

正统观的形成来源于《春秋公羊传》中“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统”思想和孔子的“正名说”。秦汉以后,统治者又把“五行终始说”也就是金、 木 、水 、火 、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与王朝兴衰联系起来。“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便是正统,否则就是“伪朝”。

由于汉族发源于中原,古称“中国”,所以把“中国”以外的民族和地区称作夷狄之国。如《晋书》就把汉族政权西晋、东晋列入“本纪”,而把汉族以外各族建立的政权写进“载记”。 所以在《晋书》中,尽管东晋偏安江南,仍被视为正统;而汉族以外各族政权无论占据中原与否,都被看作伪朝。

金王朝的建立者“女真”人,原本是文明程度较低的一个部族,被宋人称为“夷狄中至贱者”。女真入主汉地之初,尚无华夏正统观念。自熙宗改制后,金朝迅速走向汉化道路。到了海陵王时代,女真统治者已经具备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政治伦理观念。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金朝也试图从“五德终始说”中寻求政权的合法性,这就是有名的金朝“德运之争”。在金章宗泰和二年,将金朝的五德定为“土德”,把之前的金朝定为“金德”。当时的刑部尚书李愈在奏折中说:“本朝太祖以金为国号, 又自国初至今八十余年,以丑为腊。若止以金为德运,则合天心、合人道、合祖训。”这是有关金朝“金德”的最早记载。

(金太祖)

德运之争

金章宗时期的“德运之争”,自明昌四年至泰和二年,历时十年,几经讨论,最终更定金德为土德。这是金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女真汉化至章宗时代趋于成熟, 章宗是金朝皇帝中汉学造诣最深的一位,他已经意识到了世宗以来奉行的德运,并没有真正解决金朝的正统问题。要想与中原王朝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完全接轨, 就必须将金朝真正纳入五德终始说的德运体系, 因而做出重新确定本朝德运的决定。

此次德运论辩实际上主要是金德、土德之争, 章宗最终选择了土德, 宣称金灭北宋, 赵宋火德已绝, 故本朝当承宋统为土德。旷日持久的德运之争初衷是要解决金王朝的正统问题, 金德、土德之争, 实质是保守女真传统文化还是全盘接受汉文化的分歧。金朝前期以辽朝 的继承者自居,朝廷议制度礼乐, 往往因循辽朝旧制。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 某个王朝纂修前朝的历史, 就无异于承认本朝是前朝法统的继承者。 金朝两度纂修《辽史》,也是表明当时的金朝以辽朝继承者自居的心态。

金朝政权合法性

女真建立金政权之前,长期接受辽朝统治,一直视辽朝为自己的宗主国。那时的金人,不但没有产生自称“正统”的思想意识,反而害怕辽朝等政权不承认其开国所建大金政权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杨朴向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议: “自古英雄开国,或受禅或求大国封册。遣人使大辽,以求封册。”完颜阿骨打采纳了杨朴的建议,派遣使者出使辽朝,请求辽朝“封册”,也就是同意遵行古代“封贡体系”,以取得政权的合法地位。

(完颜阿骨打)

但辽人并未放下宗主国的架子,也没有按“封贡体系”去册封金国,还是按君主封册臣下的礼仪,册封完颜阿骨打为“东怀国皇帝”。阿骨打试图通过请求辽人册封以取得其政权合法性的想法成了泡影。当金人请求辽朝封册失败以后,金人就产生了取代辽朝“正统”地位的想法。天辅五年十二月,金太祖在占领辽上京、东京等地的基础之上,发动了最后灭亡辽朝的战争。他下诏 说: “辽政不纲,人神共弃,今欲中外一统。”这里所说的“中外一统”这个说法里的“外”指的是辽朝,“中”无疑是指金朝。“中外一统”显然是要灭亡辽朝,以取代辽朝 的“正统”地位。

辽朝虽然不是金朝的对手,但辽天祚帝在保大五年向金人投降时,所上的投降书上也没有忘记写上“奄有大辽,权持正统”等话语,仍在念念不忘地说自己是“正统”。在阿骨打看来,辽人自称“正统”,大金王朝灭亡了辽朝,就应该取代辽朝的“正统”地位,自然也是“正统”。天会四年,金军攻至北宋首都开封城下,金人在给宋钦宗的国书中明确地写上了“今皇帝正统天下,高视诸邦”等话语,说明金人灭亡辽朝以后,已经明确地以辽朝继承者自居而自称“正统”了。

(金太宗)

金太宗时期的“正统”的思想,从其对待西夏的态度中也能看出来。西夏是在金人的压力下与金人和好的,金太宗在对待西夏的地位问题时,仍主张按照原来辽夏所建立的君臣关系的格局,重建金夏的君臣关系。所以在金朝和西夏的关系中,西夏是向金朝俯首称臣的关系。 显然这也是金人以取代辽朝“正统”而自为 “正统”的一种表现。

金熙宗对“正统”的重塑

金太宗以继承辽朝“正统”而自居“正统”,但是辽朝这个“正统”地位在当时并未得到宋朝的承认,所以宋朝更不会去承认金朝的“正统”。 因此,金熙宗即位以后,对金朝的 “正统”形象重新进行塑造。金熙宗完颜亶自幼学习汉文化,自视为“汉人”,他先是仿照汉文化和宋朝的制度建立了金朝的各项制度,想把金朝打造成与宋朝汉族政权一样的政权,塑造金政权的“正统”形象。

金熙宗即位之后,提出与宋议和的条件是宋朝必须向金朝称臣,必须接受金朝的封册。宋朝只好答应了金人的议和条件,与金人签订了“皇统和议”。金朝册封康王(宋高宗)为帝,要宋高宗“世服臣职,永为屏翰”,明确地以“中国正统”地位自居。宋朝只能表示“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金熙宗此举不仅改变了原来辽宋对等交往的格局,也改变了历史上由中原汉族政权封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贡体系”,建立了第一个“逆向朝贡”的局面。

皇统五年,金熙宗追尊列祖列宗及太祖、太宗谥号,尊谥金太祖为“增上尊谥曰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将金太祖说成是“底定区夏”、 “传序正统”的“中国正统”皇帝。金熙宗通过将列祖列宗塑造成“正统” 皇帝,彰显了金政权的“正统”形象。金朝虽然逼南宋进行屈服,接受了金朝的“逆向朝贡”,但是南宋士大夫们极少有承认金朝的“正统”性的。为了让天下人都承认金政权的“正统”地位,金主完颜亮一反金熙宗的做法,自己承认自己是“夷狄”,但认为夷狄并不微贱,夷狄一样高贵。他说: “朕每读《鲁论》,至于‘夷狄虽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朕窃恶之,岂非渠以南北之区分、同 类之比周而贵彼贱我也。”

完颜亮认为按照汉族和其他民族、或者按照民族生活的区域来区分贵贱尊卑是不对的,主张以文化和事功为标准来区分“正统”和“非正统”。在完颜亮看来,苻坚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取得了“雄伟” 的事功,也应该是“中国正统”,应该承认他们 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女真人也建立了 “雄伟”事功,也应该是“中国正统”。

(完颜亮)

为了实践自己“王者大一统”的观念,完颜亮试图灭亡南宋,统一全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地承认金朝才是中国的“正统”。但是他发动的灭亡南宋的战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金朝错过了一个成为天下“大一统”正统的机会。

金世宗“有德者为正统”的思想

金世宗即位后,答应了宋人不再向金人称臣、以对等国家进行交往的请求,将金宋“君臣之国” 变成了“叔侄之国”。金世宗并非是放弃了金朝的“正统”地位,而是他对“正 统”的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金世宗的正统观,是一种“有德者为正统”的思想。金世宗“天资仁厚”,“仁德”思想是他执政时的施政纲领,将“立德”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强调“仁德”的思想,这与汉族在“正统”问题中强调的 “道统”观念十分相似。金世宗这种“有德”者当为中国之“正统”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先进性,但仍然不为持“华夷之辨”思想的汉族读书人认可。金世宗之后的金章宗,开始寻求新的理论支持。他拾取历史上影响最大且意义深远的 “五德终始”学说,作为金人自称“正统”的新的理论支持,为金人自称“正统”增加理论砝码。这就是前面说过的“德运之争”。

(金章宗)

金章宗开展的德运问题大讨论,为金朝自称“正统”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将金朝自称“正统”的理论建设向前推进了一步。

金宣宗重议“德运”

金宣宗继位之后,在金章宗大规模讨论金朝“德运”问题的基础上,于贞祐二年再次对金朝“德运”问题重新讨论。金宣宗对章宗确立的“更定德运为土”,也就是继承北宋正统的思想不满意,想通过再一次的讨论,更改金朝的“土德”之运。 这次大讨论中,大多数大臣主张金朝应该以 “金德”为运,提出了“不必以五行相生为序”,应 “以德之衰旺见其运”的有德者当为中国“正统” 的思想,认为金朝有德,可以称正统。

(金宣宗)

金人在提出“不必以五行相生为序”的理论确定金朝“德运”的同时,主张按道德来区分“正 统”和“非正统”的思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赞同。这次讨论的结论是得到了“有公天下之心,宜称曰汉。汉者,公天下之言也”这个标准。也就是说“中国正统”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公天下之心”,不管你的种族如何,只要“有公天下之心”即是“汉”,即是中国,即是“中国正统”。

金朝到底是不是“正统”

在一些汉人眼里,判断历史上所建政权是“正统”还是“非正统”的标准是“以中国种族为正,其余为伪也”,这也是他们确定政权“正统”性的唯一标准。这些人的依据是“华夷之辨”,是《春秋》里提到的“内华夏,外夷狄,尊华夏,斥夷狄”的理论,所有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夷狄,不是“中国”,自然就不可能是“正统”。金人极力反对按“华夷之辨”,认为夷狄也是人,夷狄有文化也一样高贵,有文化、有道德的夷狄建立的政权也应该是“正统”。

金人这种反对按种族区分 “正统”与“非正统”的理论以及按照 “仁德”来区分“正统”和“非正统”的思想,对后世的元和清区分“正统”和“非正 统”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明太祖朱元璋曾提出 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等口号,但当他们灭亡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很快便转 而承认辽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金朝之后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政权正统性的认识,都比较注意淡化“华夷之辨”,对辽朝、金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的 “正统性”都予以承认,这是历史的进步。 实际上“正统”问题并无严格的标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也具有合法性。也就是说,汉族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应该是“正统”。这才是读史过程中应有的态度和认识。

贾赦是金子吗,为什么皇帝赏赐的钱财叫“金瓜子”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