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鼻鱼老死(象鼻鱼凶吗)

宝鸡花鸟鱼虫市场2024-05-27 06:22:015.22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首先,象鼻属于热带鱼,要求水温在24~29℃左右,对温度敏感!象鼻鱼又名鹳嘴长颌鱼非洲象鼻鱼老死,原产地非洲西部刚果河,属象鼻鱼科,体长20~50厘米,头尖嘴小,上颌向前延伸呈管状,似象鼻而得名,背鳍和臀鳍上下对称,似两把剪刀,尾柄骤然变成棒状,尾鳍深叉形,全身黑色,身体中央背鳍和臀期间有白色花纹,尾鳍边缘白色,象鼻鱼非洲象鼻鱼老死的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在颜色、体形、头型、口型和尾柄长短等方面不同,象鼻鱼对水质要求不高,喜中性或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4~29℃,象鼻鱼以红虫、水蚯蚓、小型甲壳动物、小杂鱼为饵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非洲象鼻鱼老死,以及象鼻鱼凶吗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关注我们祥龙鱼场哦。

本文目录一览:

象鼻鱼在一冷一热的环境下为什么死得很快

首先,象鼻属于热带鱼,要求水温在24~29℃左右,对温度敏感!~其次,水温的一热一冷将引起水质的突然变化,造成鱼类的不安,有的鱼可能撞缸,不安,象鼻可能还会放电~~~~

象鼻鱼是什么鱼?

象鼻鱼又名鹳嘴长颌鱼非洲象鼻鱼老死,原产地非洲西部刚果河,属象鼻鱼科。

体长20~50厘米。头尖嘴小,上颌向前延伸呈管状,似象鼻而得名。背鳍和臀鳍上下对称,似两把剪刀。尾柄骤然变成棒状,尾鳍深叉形。全身黑色,身体中央背鳍和臀期间有白色花纹,尾鳍边缘白色。象鼻鱼非洲象鼻鱼老死的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在颜色、体形、头型、口型和尾柄长短等方面不同。象鼻鱼对水质要求不高,喜中性或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4~29℃。象鼻鱼以红虫、水蚯蚓、小型甲壳动物、小杂鱼为饵料。

鱼为什么会死

鱼死的原因有很多的,比较重要的几点: 1.你养鱼的水问题 2.你给鱼吃了太多东西 3.水的多少与鱼的多少要成比例 以上3点是我平常养鱼的经验,提醒你一下:养鱼的水最好不要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里有漂白粉,也没有氧气

满意请采纳

我养的热带鱼怎么总生病

我找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养殖热带鱼的一些必备条件

一、水

1、 水质

自然界里所有的水或多或少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有些化学物质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热带鱼对水的要求比较高。自来水、河水、井水、湖水等都可以直接养金鱼,但是却不能用来直接养热带鱼,否则鱼就会得病以至死亡。

所谓水质,主要是指水的硬度和酸碱度。

水的硬度是根据水中含钙、镁、铁盐的含量多少而定的。分为硬水、软水和中性水井水、泉水多属于硬水;自来水、河水则大多数属于中性水;雨水属于软水。养殖热带鱼应该使用中性水,但城市中的自来水虽说酸碱度基本合乎热带鱼生活的要求,但由于水厂在处理水时经常要加一些化学成分的消毒剂和净化剂,应此水中常含有⒘康穆绕?图畹某煞郑?美囱?惚匦虢?写?恚?S米罴虻サ陌旆ň褪橇郎狗ǎ?唇??诹胰障律?/span2~3天,或者是在阴凉缺光处晾一周才可以使用。

2、 换水

鱼在生存中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要不断排泄粪便,喂鱼的饵料也在不断的氧化和腐烂,这些都会影响水质,所以要经常及时地给鱼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换水分为部分换水和全部换水。部分换水也交兑水。兑水就是从鱼缸中抽出多少水就应补充多少水,兑水不需要将鱼和水草等从缸中捞出,一般兑水多少以每次不超过鱼缸总水量的四分之一为宜。兑水时要注意新加入的水的水温,尽可能地和原鱼缸的水温一致。兑水的次数,秋冬季节每周一至二次,春夏季节每周二到三次,具体次数多少要根据鱼缸中的水的浑浊度而定,过滤条件好的水质清晰的可适当减少次数,过滤条件差的可适当增加次数,但不能过于频繁,否则鱼会生病。

二、温度

温度是热带鱼生存的最重要的条件,没有合适的水温鱼就无法生存,热带鱼对水的温度要求比较苛刻,热带鱼对水的温度也极为敏感。

热带鱼生活的水温一般在20~30℃为宜。但不同种类的热带鱼对水温要求也有差异。如孔雀鱼、红剑鱼、黑玛丽等鱼种可以忍耐10℃左右的水温而不死亡,而燕鱼、虎皮鱼等水温低于18℃时就会死亡。绝大多数热带鱼对水温及其敏感,水温变化±2℃与就会得感冒,水温长期上下波动不稳定,鱼就会患各种疾病,因此,要尽量地保持水温的恒定。水温也不能过高,水温高水中的菌类会繁殖过快而影响水质。大多数鱼生活的正常温度在20~24℃为宜,繁殖水温在25~28℃为宜。控制水温常用两种方式,分为自然控制和人工控制。

自然控制就是将鱼缸放置在朝阳的房间里,让鱼缸接受阳光,以增加水温。鱼缸体积的一些水温变化相对小一些,反之,鱼缸小水就少水温变化就大,在房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鱼缸大一些为好。

人工控制水温主要是利用火炉、火炕、暖气等加热措施来加温,近些年市场是用电加热的器具不断增多,是一种较好的加热方法,多数产品具有自动控温功能,应该优选此类产品。

三、氧气

任何生物生存都需要氧气,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热带鱼生存同样离不开氧气。鱼生存所需要的氧气,是通过鱼鳃部的微血管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气来得到的,再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带到与提个部分,排出的二氧化碳也是通过其鳃部的微血管进行的。水中溶解氧的多少直接影响鱼生长的好坏,因此要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除靠兑水和换水获取外,也可以利用水中水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市场有专用的加氧器具——气泵,利用气泵加氧即方便又简单,可根据鱼缸大小选择合适的气泵。价格比较便宜。

四、鱼食

热带鱼虽然种类繁多,习性差异较大,但它们的食性却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肉食性鱼类,这类鱼占热带鱼的绝大部分;杂食性鱼类,占热带鱼的一小部分;素食性鱼类,这类鱼占热带鱼极少部分。这里提供肉食性鱼类常见的鱼食做一介绍:

1、 水蚤(又称红蜘蛛虫)

鱼虫颜色艳红,个头适中,在水中群集游动,具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钙质。分布较广各地均有,但这种鱼虫的寿命短,捞回后一般只能活一至二天。喂鱼前,应将鱼虫洗净后再喂。

2、 剑水蚤(又称青蹦)

这种鱼虫个体较小,营养价值较低,容易死亡,它们在水中一蹦一停,速度较快,行动迟缓的热带鱼,尤其是幼鱼往往追不上,是一种较差的饵料。

3、 红线虫(又称水蚯蚓、线蛆)

这种鱼虫身体细长,颜色暗红,生活在水质较脏的水泡、水沟边的浅水中,虫的身体一半在淤泥中,一半在水中不停摆动。红线虫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是成年鱼的理想食物。

五、光线

光线对于热带鱼生存十分重要,没有光线热带鱼就无法生存。光线对饲养热带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光是所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没有光水草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就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植物也就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但植物对光照也有一定的限度要求,光线过强或者光照时间过长,水草也就会生长绿苔,会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但是光线过弱或光照时间过短,水草的枝叶就会因光合作用太少而变黄甚至枯死。

合理的光照应该是,在有阳光的室内不要接受阳光的直射,及不要摆在窗台上和窗下,利用早晚的阳光照射1~2小时即可,当然利用窗的散射光时间可以适当放长一点。在没有阳光或阳光不足的室内,也可以利用人工光源照射,可以用60瓦白炽灯或40瓦的日光灯每天照射6小时左右即可。

热带鱼生长繁殖也需要光照,有光照的鱼生长更快,鱼体会更加绚丽,繁殖周期会缩短。

光照的第三个作用,是便于观赏。如果在黑暗的屋子里或光线太暗的屋子,人们是无法看清鱼缸里的景物,看不清也就谈不上观赏了

热带观赏鱼的饲养技术关键是水质和饲料的选择和处理,其基础就是对所养鱼种来源地自然生态的了解和模拟,也就是说养热带鱼时一定要注意,所养对象的故乡的水域特点。经验再三表明,要养好热带鱼,尤其是名贵娇生的高档品种,一定要在水族箱内营造出与它原产地自然生态、条件相同或接近的环境。

1、水质处理

淡水热带鱼一般都出生于地球赤道两侧的热带淡水水域。其中,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东南亚的泰国和马来半岛等地、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热带鱼的三大宝库。绝大多数热带鱼只有在水温超过20℃时才能生存,一般都喜欢26℃左右的水温。非洲的土壤属微酸性红土壤,加之地表水中腐殖质较多,一般水质pH值为6~7的微酸性,因此,非洲产的热带鱼多喜微酸性的水质。生长在南美洲水域中的品种,也大多喜欢栖息于pH值于7的弱酸性水质中。而生长在东南亚、南亚水域中, 包括生长在北美洲南部水域中的鱼种则多喜欢pH值为7的中性水。 生长于中南美洲的花科鱼类如孔雀鱼、剑尾鱼、摩利鱼、月光鱼等卵胎生鱼类也都喜欢生活在弱碱性的硬水中。中美洲产的热带鱼,因出生地听水质为微碱性,因而要求饲养用水为微碱性。另外一些半海水鱼如蝙蝠鲳、黄鳍鲳及大洋洲的五彩金凤等则更喜欢弱碱性水质。实际上有些喜中性或弱碱性水质的鱼类,如蝙蝠鲳、象鼻鱼等,在弱酸性水质中也能生活得很好。但喜欢酸性水质的鱼类,一般在弱碱性水质中很难存活。

我国淡水资源中,一般属微碱性水,但北方比较偏碱性,而南方有些湖泊、水库、河流的水质属微酸性。例如我国南方广州等地的饮用水pH值小于7, 是养殖七彩神仙的理想水质;而北京的水pH值在7左右属中性。另一方面, 我国华南地区雨林带河川的水硬度低,多为软水;北方雨量少,土壤含盐碱量高,水的硬度也高。此外,一般地表水硬度低,地下水、井水硬度高,而雨水、雪水为软水。在我国南方城市,如广州,佛山的水质较软,对七彩神仙、红莲灯等南美产的娇小鱼种,有着得天独厚的繁殖条件。北方城市如北京、天津的水质稍硬,繁殖此类鱼种很困难。

因此,要成功地饲养和繁殖热带观赏鱼,首先应查明该鱼种的原产地( 这可通过学名查阅有关专业书刊),得知其适宜生存的pH值、硬度、 水温及盐度等水质因子范围,然后测试当地用水水质,这可用市售简易水质比色盒 进行,发现某些项目不合适时则要人为调节。在城市中一般使用自来水养鱼,这首先要中和余氯:加入大苏打(苏波)即硫代硫酸钠或维生素c(抗坏血酸),然后测试。 水质偏碱时加增酸剂:磷酸、磷酸二氢钠或放置沉木或在滤水器中加活性炭过滤24小时等。水质偏酸时可加增碱剂:小苏打即碳酸氢钠、碳酸钙物质(珊瑚砂、贝壳砂或粉)或硅砂、麦饭石,并加强打气。水质过软时可加石灰水(生石灰或氯化钙)。但水质较硬要软化则相对较困难,可向水族箱加入适量雨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如果在水族箱或过滤器中放置"泥碳苔",因其具有离子交换功能,且会释出腐植酸,所以可软化水质同时降低pH值,草泥也有此作用。另外,磁化器也可软化水,而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器及逆渗透水处理机都可生产出不同硬度的水,其中,余氯、pH值及硬度都可应用简易的比色合测试。至于盐度,可用浮管式比重计、指针式比重计或折射式盐度计测量。若需增加盐度,则可用市售"人工海盐"调配。经过以的水质处理即行曝气,同时为加速饲养新水的熟化可人工接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及"牙胞杆菌"等微生物净水剂,如此过几天就可放入新鱼。如果新鱼名贵, 亦可先放1~2尾"闯缸鱼",试水后再放新鱼就更为保险。

在养鱼过程中,在定期换添少量饲养水的同时,也应添加少量微生物净水剂以维持优良水质,达到养鱼先养水的目的。不但在养鱼过程中要求水质适宜和稳定,而且鱼只的转缸也要求新旧两缸水质不能相差太大,尤其是pH值。例如,对于七彩神仙鱼的换水或转缸,新旧水之间的pH值差不可超过0.5温度差不可超过1~2℃。 对于繁殖水质还要考虑硬度,部分河口 卵鱼千万不要疏忽盐度问题。

2、饲料投喂

热带观赏鱼的饲养,若水质处理好就已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饲料。目前,常用的鲜活饵料有水蚯蚓、水蚤,较为价高及有催熟作用的是血虫( 摇蚊幼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及成体。比较方便的是人工饲料,有片状和颗粒状。 还有一类就是鲜配饲料"人工汉堡",主要成分为牛心、虾肉、蔬菜、复合维生素及药物等,用家用拌肉机打碎混合成浆,铺成薄片冰冻切粒投喂,汉堡饲料已成为五彩、七彩神仙鱼的主食。热带鱼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患各种各样的疾病。热带鱼患病的原因很多,热带鱼后会失去原有的色彩,会影响其正常发育生长,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所以要养好热带鱼,就必须了解热带鱼患病的原因,掌握鱼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 热带鱼患病的原因 热带鱼患病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热带鱼能否患病。这主要看热带鱼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抵抗疾病的机会就少,既使生活在水质较差,患病因素较多的环境里,也会因其具有较强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不易患病。热带鱼如果身体不健康,或都抵抗疾病的能力差,遇到病素、病菌等病原微生物和水质较差时,其患病的机会就多。在热带鱼的饲养繁殖过程中,人们要进行换水、兑水、捞鱼、种水草,刷鱼缸等项工作,如有不慎和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鱼体受伤,鳍条开裂,鳞片掉落等情况,这样的鱼就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而患病。在投喂饵料时,不认真清洗,奖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大量带进水中,也是热带鱼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喂食过少,造成弱水都抢不上食,喂食过多,造成残渣剩饵沉积缸底,引起水质腐败;缸小鱼多,造成放养密度过大,严重缺氧,水温变化过大,超过热带鱼的适应能力;水质过硬、过软、偏酸、偏碱,不符合热带鱼生长条件等等都是引起热带鱼患病的原因。 除上述使热带鱼患病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使热带鱼患病的最常见、最难预防和治疗的原因,这就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远远超过其它各种使热带鱼患病的原因。由于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所以在热带鱼饲养和繁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由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鱼病。(二) 热带鱼病的预防 因为热带鱼是水中生物,患病后治疗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既无法对其注射药物,也无法使其口服药物。所以,我们对待热带鱼患病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做到无病防有病,患病早治疗既要加强平时的管理,增强热带鱼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要注意减少和和杜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使我们所饲养的热带鱼生长的更好。增强热带鱼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抵抗,是预防热带鱼患病的重要措施。只要热带鱼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了,它们才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养活患病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饲养和繁殖热带鱼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如果偏差过大,要及时调整,城市自来水的硬度一般为7,是中性水,酸碱度大多是6.5-7.0,是弱碱性水,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有时也会例外,所以要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检测,以防发生意外。同时要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新。有的热带鱼爱好者换水次数过少,甚至长期不换水,使鱼缸里的水含氧量减少,造成热带鱼因缺氧而大量死亡,这种教训是应该吸取的。要使热带鱼身体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喂好热带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给热带鱼喂食要做到定时,适量,一般每天喂二次,第一次早晨7时左右。第二次晚上上7时左右。这样可以使热带鱼吃饭吃好,增加食欲,增强消化能力,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鱼食在投喂加前一定要冲洗干净,以免将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带进水中。千万不要用变质的鱼食喂鱼。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预防热带鱼病的重要措施。在所有的热带鱼病中,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预防热带鱼病的重要措施。如果发现热带鱼流动缓慢,体色减退,食欲不振等现锡,便是患病前兆,应及时将这些有患病先兆的鱼捞出另养,以防止疾病传染和蔓延。对这些鱼要及时进行消毒,让它们多接受光照,喂给小量鲜活饵料,待其彻底恢复健康后,才可将其放回原缸。如果发现病鱼或死鱼,则应立即捞出,进行治疗和处理,如果病鱼患的是传染病,而且病情较重,则也应将其处理掉。同缸里的其它未患病的鱼也应捞出进行清素。同时将缸里的水全部换掉。对缸体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换上新水。缸里的底沙、花盆、水草等也要分别进行消毒和清洗。常用的消毒药及其使用方法如下:高锰酸钾:用百万分之五溶液浸泡鱼和鱼缸等一小时,可起到消毒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孔雀石绿:用百万分之三十的溶液浸泡鱼和鱼缸等三十分钟,可起到消毒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食盐:用千分之一的溶液浸泡鱼和鱼缸等可起到消毒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硼砂:用百万分之五的溶液浸泡鱼和鱼缸等可起到消毒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以上是常用并容易买到的药品,其它还有:甲基蓝、盐酸奎宁、呋喃西林、土霉素、硫酸铜、硫酸亚铁、生石灰、漂白粉、敌百虫等。也可以用作对热带鱼及其用具进行消毒的药品。(三) 热带鱼病的治疗 热带鱼病种类较多,而且比较复杂,现将常见的几种热带鱼病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热带鱼爱好者参考.1.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热带鱼患料鳃病后,行动缓慢,体色减退,失去光泽,食欲不振,头部变成黑色,鳃上附有一层粘液和污物,随着病情的发展,外叶鳃丝由鲜红变成白色,鳃丝逐渐腐烂脱落,随着外叶鳃丝的腐烂,内叶鳃丝也开始腐烂。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心骨坏死掉落,再严重时整个鳃盖也开始腐烂,最后导致死亡。防治方法将病鱼及未患病的鱼同时捞至另一盛有百万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鱼缸里,放进时,停止喂食1-2天,然后喂少量鲜活饵料,逐步恢复正常喂食。这种办法比较有效,一般一周左右病鱼可恢复正常。若有病情较重无法恢复健康的鱼,则应扔掉。原鱼缸用百万分之三的高锰钾溶液浸泡消毒。2.赤皮病 赤皮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热带鱼患赤皮病后体质明显下降,食欲减退,行动缓慢,离群独自在水面游动。鱼体表面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和腹部的鳞片脱落最为严重。鱼鳃充血。鳍条腐烂,严重时鳃盖表皮腐烂脱落,鳃盖呈透明状,一周左右即可死亡。防治方法用百万分之二十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及鱼缸、或者用百万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鱼及鱼缸,均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3.竖鳞病 竖鳞病是由极毛杆菌引起的。竖鳞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鱼病,但如果热带鱼身体强壮,皮肤未受任何损伤是不会传染这种病的。热带鱼患这种病以后,整个鱼体表皮粗糙,全身鳞片竖起来,向外张开。患这种病的鱼还会同时伴有烂鳃,鳍条基部出血等并发症。病鱼呼吸困难,行动缓慢,食欲减退。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4.白点病 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防治方法:①将水温捉高到30℃,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自动脱离鱼体,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 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再过10余小时,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效果较好。 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浸洗时间0.5秒—2分钟,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人海水中。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铜,充氧,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5.烂鳍烂皮肤病 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鱼10—15分钟。 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5—10分钟。 6.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7.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北京地区3—5月份流行。治疗方法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8.斜管虫病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9.车轮虫病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可用亚甲基蓝、食盐和福尔马林等治疗。10.气泡病 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失去观赏价值。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应消除病因.以防本病发生。鱼体上出现了气泡病,应及时捞出病鱼,放入无气泡的水中,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时捞出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11.感冒 水温骤变,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鱼停于水底不动,严重时浮于水面,皮肤和给失去原有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热带鱼易患此病,必须注意预防.12.眼病 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是被寄生虫侵入,难以治疗。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13.意外中毒多属农药中毒,如为美化环境,将鱼缸、水族箱与花盆放在一起,对花盆喷药治虫时,没有想到鱼,没有移动鱼缸,也未加盖;将农药喷入鱼缸,使鱼中毒身亡。清洗过滤棉时,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14.细菌性腐败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15.棉口病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16.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治病方法: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C、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17.本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在水温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可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非洲象鼻鱼老死(象鼻鱼凶吗) 非洲象鼻鱼

十大最奇怪的生物

令人恐怖的“骨折蛙”

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大卫·布莱克伯恩和同事们认为,这种看似颇为可怕的生理结构变化是一种防御机制。他们指出,之前曾观测到蝾螈皮肤下的肋骨会分裂形成起到保护作用的倒钩,但这种生理机制未曾出现在青蛙身上。这种特征主要出现于生活在非洲喀麦隆的Astylosternus genus青蛙,其中11种就有9种就长有像猫的爪子。 布莱克伯恩说,“其他一些青蛙物种长有骨刺是用于保护脚趾腕部,但是它们的骨刺是从皮肤上长出的,而并非是在紧急防御状态下刺透皮肤。”此外,T. robustus的骨刺仅出现于后脚趾上,包围在大量结缔体素之中,在锋利的爪尖和青蛙脚趾前端之间形成一个胶原质结构。青蛙爪子的末端连接着肌肉,布莱克伯恩和同事们认为当这种青蛙被攻击时,它会收缩肌肉,将爪子向下。锋利的爪尖与会骨骼分离,穿透脚趾皮肤显露出来。

僵尸毛虫

从技术上说,僵尸毛虫指的是两个令人感到怪异的动物,一个是寄生的擅长控制异类行为的黄蜂,另一个才是僵尸毛虫。经多长时间的进化,它们已经融为一体: 黄蜂幼虫用化学方法操纵毛虫的行为,让它们变成自己的“僵尸保镖”。一种称为Glyptapantele的寄生性黄蜂采用了同样残忍的策略,只不过它将幼虫植入毛虫而非蟑螂的体内。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黄蜂幼虫会使毛虫成为它们的保镖。幼虫从毛虫体内出现,粘在附近植物的身上,毛虫则在一边为它站岗放哨,对试图接近它们的任何物体展开攻击。研究这种奇特现象的科学家发现,一两只幼虫会躲在毛虫身后。黄蜂幼虫可能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用以控制可怜的毛虫的大脑,此时毛虫充其量只是行尸走肉,幼虫已将毛虫吃得只剩下一半。

利用太阳能的海蛤蝓

长期以来,这种亮绿色的海蛤蝓发现于美国东部海域,它们主要以吃水藻为食,但令科学家们惊奇的是它们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可以利用太阳能。

虽然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这种海蛤蝓,但直到今年初科学家才对它产生了清晰认识,美国缅因州立大学的玛丽-罗姆霍(Mary Rumpho)发现了这种海蛤蝓是如何工作的,它们能够窃取水藻中的叶绿体增加至其肠道的细胞中,这种可获得太阳能的动物同时还将某些水藻的基因添加至自己的DNA结构中。目前还没有科学家能够发现这种海蛤蝓实现“光合作用”秘密所在,尤其是跨越物种进行DNA吸收在科学家看来是无法实现的。(这个小家伙名叫“Elysia chlorotica”,可谓是生态运动的一个典范。亮绿色的Elysia chlorotica身体呈凝胶叶形状,生活在美国大西洋海岸。在享受海藻这一美食时,他们会吸收叶绿素并“偷盗”一些植物基因。这项本领允许它们在只有阳光情况下生存整整一年时间。

自给自足的金矿菌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3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地下金矿深处生存着一种新物种细菌令天体生物学家非常兴奋,这种细菌被称为“大胆旅行者(the bold traveller)”,它们不同于其他生物体,具有生活在完全隔离环境的能力,该种能力暗示着这可以作为其他行星上生命体存在的关键性条件。它们生活在一座金矿地下2.8公里处温度达60度的水中,完全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勇敢的旅行者”即不需要阳光也不需要氧气。科学家发现,它们拥有实现自给自足所需要的所有基因,可以完全与其它任何生命体“老死不相往来”。“勇敢的旅行者”的发现让天体生物学家陷入兴奋,他们认为外星生物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

利用电场求爱的发电鱼

雄性象鼻鱼一大著名之处莫过于利用电场吸引异性。2008年,科学家经实验发现,雌性象鼻鱼非常喜欢这种求爱方式,雄性在临近相关动物上方制造的电火花让它们难于拒绝。生活在非洲的象鼻鱼,几乎遍布非洲所有的河流、湖泊里。象鼻鱼全身为浅黑色或烟色,远看像一把阿拉伯弯刀,尾部像刀柄,身体像刀刃,因有一条较长的“鼻子”而得名。当然那并不是它的“鼻子”,而是它的下颌延长而形成的长吻,不过功能到与象的鼻子相似,用来找寻食物,捕捉食物。

世界上最小的蛇

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进化生物学教授布莱尔-海志斯(Blair Hedges)日前在巴巴多斯的海岛上偶然发现了这种蛇。海志斯常年致力于发掘海岛上未知的爬行动物,并曾于1993年及2001年两年内先后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壁虎和最小的青蛙。他认为海岛的环境非常适合体型大小比较极端的物种居住。

这种蛇属于细盲蛇科(thread snakes)的一种。细盲蛇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和非洲,少数种类见于美国西南部、阿拉伯、印度和巴基斯坦。与其它盲蛇亚目成员不同,细盲蛇科牙齿长在下颌而非上颌,用于捕捉幼虫及吞食猎物。细盲蛇科体型比盲蛇纤细,多数种类不超过30厘米,也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蛇。这种蛇通常无毒性,外形像蝡虫,眼睛退化,无视觉作用。

海志斯还发现,由于这种蛇体型过于微小,因此它们的体内刚好只能够孕育一个蛇卵,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世界上不可能再找到比这更小的蛇了,因为若是体型再小一点的话,是不可能产卵繁殖的。

尽管这只蛇的大小已足以让人惊异,但还有比这更小的脊椎动物,科学家2006年在印度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袖珍”鱼,学名为paedocypris progenetica ,其成年鱼的身长只有7.9毫米,相当于一只蚊子大小

重达1吨的啮齿动物

科学家发现重达1吨的啮齿动物,学名“Josephoartigasia monesi”,但你不需要担心,因为它们生活在200万年前的南美洲地区。毫无疑问,要想为这个大块头准备一个窝,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界上唯一的无肺青蛙

Barbourula kalimantanensis拥有极强的伪装能力,趴在石头上的时候,即使近在咫尺,你也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身材小巧、眼睛大大的青蛙居然没有肺,所有氧气的获得均要靠皮肤来完成。 这种青蛙体长不超过2英寸,它是一种行踪难测、数量稀少的青蛙。它生活在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雨林地区的寒冷急流河域,它的皮肤十分光滑,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竟能够生活在如此急流的水域之中。

比克福德和同事之前也未想过这种青蛙会没有肺,他说,“非常幸运的是我捕获到了这种青蛙,30年以来,寻找这种青蛙的勘测研究间歇性地进行着,直到我们组织的一支国际联合小组在印尼婆罗洲保护区发现了它的踪迹。我们11人的研究小组用了近两个星期才找到这种青蛙。”

新发现濒危猴子

2008年初,科学家在亚马逊河流域西北部发现一种新猴子,并随即将它们列入濒危物种名单。毫不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发现灵长类动物新种群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长江白鲟鱼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长江白鲟鱼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长江白鲟鱼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长江白鲟鱼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类动物曾多次出现在长江流域一带。我国有很多保护动物,这些动物的数量稀少。下文分享长江白鲟鱼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长江白鲟鱼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长江白鲟灭绝原因是什么

长江白鲟将是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之后,第三种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长江流域特有物种,它们被灭绝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长江流域的滥捕滥捞,人类的贪欲导致了这些生物灭绝。

长江白鲟是保护动物吗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白鲟(Psephurus gladius),又称象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在白垩纪,现今存货的仅有两属两种,分别分布在中国长江及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长江白鲟是中国特有物种,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是长江中仅次於中华鲟的大型古老鱼类。

所谓功能性灭绝,值得是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其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

长江白鲟宣告灭绝

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已经启动,然而“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被宣布灭绝。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近日发布的研究显示,预计2005—2010年,“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已灭绝。

科研人员2003年以来没有再发现过白鲟。白鱀豚、长江鲥鱼此前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目前仍被评为“极危”等级。

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名单

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名单收录包括了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亚洲象等在内的97种动物。

长江白鲟鱼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白鲟鱼是什么鱼

白鲟(psephurus gladius)属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

俗称: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时称鲔。

拉文种名: psephurus gladius(martens)

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

濒危等级:濒危。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1996)crcites(1997) 附录Ⅱ。

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的一种。因体色较浅而得名。又名象鼻鱼、琴鱼、朝剑鱼,古名鲔。体长梭形。吻长剑状,前端狭而平扁,基部肥厚。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

分布于长江干流,黄海、东海沿岸亦有发现,古时达汾渭盆地。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栖息于长江干流,偶进入沿江大型湖泊。怀卵量可达20万,产卵场在长江上游的宜宾一带。最重可达500千克以上。但一般在 100 千克以上。以鱼类为食。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被列为珍贵保护动物。与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为本科仅存的 2种 。该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上,有重要学术价值。

体长,呈梭形,前部稍平扁,中段粗壮,后部略侧扁。头极长,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其上布有梅花状的陷器。吻呈剑状,特别延长,前端狭而平扁,基部阔且肥厚。

吻的头部腹面,能自由伸缩。古书上有“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者也”的记载,将白鲟的生态特征作了精练的概括。上下颌有尖细的小齿;吻须一对,短小,位于腹面。眼细小。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着许多细梅花斑状的感觉神经细胞组织。

鳃孔大,体光滑无鳞。在尾鳍上叶具有8个稜形鳞板,向后延至尾鳍上叶。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均由不分支的鳍条组成。尾鳍歪形,上叶发达,前缘具一列棘状鳞。肠管短,肠内有7—8个螺旋瓣。头、体背部和尾鳍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层,偶亦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

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白鲟是否象中华鲟那样需要出海肥育生长,目前尚不清楚;但从现有的资料分析,还不能肯定它是一种进行江海洄游的鱼类。

白鲟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白鲟同时还是一种大型的鱼类。初次性-成熟年龄为7—8龄,个体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重量在25公斤以上。

据著名动物学家秉志教授五十多年前的记载,在南京曾捕获一尾7米长重数千斤的个体,迄今为止它仍是世界淡水鱼类身体长度的最高记录。四川渔民也有“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的说法。

白鲟的生殖季节约在3—4月,产卵场所在四川省泸州以上,水流较急流速约0。49米/秒、水深10米以内、底质多为岩石或鹅卵石的河段,比较集中的产卵场在江安县附近的长江河段和宜宾柏树溪附近的金沙江河段。成熟卵呈灰黑色,卵大,卵随水漂流发育,幼鱼至长江口肥育生长。

白鲟分布于长江干流的上下游,也可在河口咸淡水水域成活。过去在浙江的钱塘江曾有发现,可能是绕过长江口而进入的。年产量约为二万五千公斤左右。近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其它原因,资源日趋下降,现已临濒危。

长江白鲟鱼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

长江鲟与中华鲟是一种鱼吗

长江鲟与中华鲟不是一种鱼。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是我国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有1。5亿年的历史,体重最重可达40公斤,体长最长可达1。5米。

由于长江鲟目前已非常稀少,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十大濒临灭绝物种水生动物”之一。长江鲟是长江独有鱼种,与中华鲟一样,成长于我国的长江干支流及沿江大型湖泊和近海,每年9~10月洄游到上江上游产卵。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鲟属的一种。中华鲟为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在全世界20余种鲟科鱼类中分布纬度最低,体型最大,生长最快,为我国特有种,因具有许多原始性状成了介于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的中间类型,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古老的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中华鲟被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古称也叫大腊子。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现今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绝迹,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 cm左右,又携带他们旅居外海。

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养成了身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惯。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回归、寻根的习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中华鲟”。

关于非洲象鼻鱼老死和象鼻鱼凶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