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油鲶鱼(鲶鱼花斑)

北京鱼缸批发市场2024-10-15 05:39:029.82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请问大神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鱼?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斑油鲶鱼,和鲶鱼花斑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这是什么鱼啊?

红尾猫 即 红尾鲶 。

红尾鲶就是红尾鸭嘴。别名:红尾护头鲿、富贵猫鱼、狗仔鲸、枕头鲶、红尾猫;学名: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科种:油鲶科 Pimelodidae,护头鲿属 Phractocephalus,红尾护头鲿 P.hemioliopterus;产地: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水温:22~28℃;硬度:5左右;Ph值:6左右。

中文学名 红尾护头鲿

拉丁学名 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

别 称 富贵猫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 纲 辐鳍亚纲

目 鲇形目

科 油鲇科

属 护头鲿属

种 红尾护头鲿

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

1简介编辑

[1]就是红尾鸭嘴。[2]

红尾鲶

别名:红尾护头鲿、红尾鲶、狗仔鲸、枕头鲶、红尾猫、红尾盔头鱼;

原产地: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

适宜水温:22~28℃;

适宜水硬度:5左右;

红尾鲶(5张)

适宜Ph值:6左右。

成鱼体长:70—100厘米,野生能达到120厘米。[3]

2形态特征编辑

红尾鸭嘴

外型比较优美,身体延长,宽而扁平。嘴的上下有雪白高贵的白须共6对,其中一对比较长,常向前方伸展。该鱼体色基本上有三种颜色:

背部的灰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鳍的桔红色

头及吻部很大,有一条白线从吻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此鱼尾和背鳍均为胭红色,其他各鳍为蓝黑色,体态优雅。眼眶上半部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

吻短而圆钝,眼睛较小。

在嘴的上下有雪白的触须3对,其中一对吻须极长,后伸至尾柄中部;颐须2对,较长,达胸鳍基。

背鳍与胸鳍均发达,前缘均具一根强壮硬棘;脂背鳍较发达。

红尾鲶在型体上有高背平背之分,挑选时最好以高背,短尾柄、大尾鳍、体色黑白分明,尾鳍桔红为首选。

过去红尾鲶尾巴都很红,体色深黑,经过国产化,现在鱼的尾巴都不红,品质已经严重退化了

3生活习性编辑

红尾鲶

繁殖方式:卵生

红尾鲶生性惧光,夜晚比较活跃,喜欢到处乱撞,白天常群居于水体的底层荫蔽处,但经多年人工养殖后,很多夜行的习性也基本改变了。

它的性情凶暴,食量大,喜吃活食和肉块等动物性饵料,尤其是小鱼。

对小鱼性情凶暴,其他时候性情温和食量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粒径大的配合饲料,并且具有明显的集群抢食习性。

红尾鲶饲养容易,并且生长速度很快,适宜于在大型水槽中单独饲养。

性成熟期的红尾鲶能发出猫一样的叫声。

最适宜水温为22~28℃,水质宜弱酸性软水,Ph值为6左右,硬度为5左右,忌碱性水。

在水质差的环境下饲养容易出现蒙眼和翻鳃症状。

红尾鲶同种类之间有撕斗现象,胡须容易被打断,但很快会恢复。

红尾鲶能与人亲近,视觉很差,主要依靠它的胡须上的味蕾进行觅食。[3]

4种群分布编辑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

5特色品种编辑

尾鸭嘴鱼

红尾鸭嘴鱼又名红尾鲶,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鲶科。

体长70-100cm,体

红尾鲶

扁圆形。嘴扁平有三对长须,尾鳍红色,背鳍、胸鳍黑色,鳍条坚硬。体色蓝黑色,体侧中部从吻端到尾部各有一条弯曲的银白色带。

饲养水温22-28℃,水质喜弱酸性软水,饵料有小鱼、鱼肉、水蚯蚓等。

性情凶猛,不可和小型鱼类混养。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2]

红尾鸭嘴

红尾鸭嘴别名:红尾鲶、狗仔鲸、枕头鲶、红尾猫;

科种:鳅科和鲶科;

产地: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

水温:25℃左右;

硬度:5左右;

Ph值:6左右;

食物:喜食动物性饲料,尤其是小鱼;

性情:性情凶暴(对小鱼),其他时候性情温和;

红尾鲶(6张)

形态特征:该鱼外型比较优美,体延长,宽而扁平。在嘴的上下有雪白高贵的白须共6对,其中一对较长,常向前方伸展。该鱼体色基本上有三种颜色:背部的灰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鳍的桔红色。眼眶上半部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成鱼体长70~100厘米。

红尾鸭嘴鱼饲养容易,饲养时需有过滤器,并且要求单独饲养,要求水质中性或弱碱性的软水中生活良好,水温要求25℃左右,饵料为活饵、鱼肉等,白天游水动作优雅,夜晚开灯,容易受到惊吓上下翻动。

6饲养注意编辑

此鱼饲养容易,并且生长速度很快。体型差异小的单独饲养。

饵料为活饵、肉块等,在原产地为食用鱼,也被用来清除河道的动物死尸。

此鱼在刚入水族箱时会影响进食,一段时间适应环境后,能吃光同缸中饲养所有的稍小的鱼只。

红尾鲶属夜行鱼(经多年人工养殖后,夜行的习性基本改变了),夜晚很活跃,喜欢到处乱撞,因此在缸中不要做太复杂的造景,更不要种水草之类。

在夜晚突然开灯后,容易受到惊吓而撞缸。在捕捞的时候也会因为惊吓出现短暂的退色现象。

食量和排泄较多,需要加强过滤,在水质差的环境下饲养容易出现,蒙眼和翻鳃症状。(翻鳃可按照龙鱼翻鳃治疗法医治)

红尾鲶,活泼好动,需要较大的水族箱。

性成熟期的红尾鲶能发出猫一样的叫声,30厘米以下的亚成体小鱼,胃袋还没未发育完全,喂食过量或环境突然改变,以及受到惊吓之后会产生呕吐的应激现象。

和鲶科的鱼一样,红尾鲶也容易吞食一些小型器械零件,但之后大多能自己吐出来。情形严重者也可以用镊子伸进胃袋中夹出来。

鲶科的鱼因没有鳞片,所以不耐盐和鱼药。如果水族箱中加盐过量,它就会出现表皮粘膜落皮的症状!

在给红尾鲶加盐和药物食需特别注意。容易因为加药过量和水质不良导致腮丝变黑死亡。

不要喂食泥鳅,泥鳅生命力极其顽强,在进入红尾鲶胃袋后的强烈挣扎也会造成刺激使红尾鲶呕吐。

红尾鲶食量大,曾有一家水族馆引进6条饲养,日食鱼苗1公斤,且创下15分钟内狂吞1公斤小螃蟹的纪录.

此鱼饲养容易,饲养时需要有过滤器,且要求单独饲养,在中性或弱

红尾鲶

碱性软水水质中生活良好,水温25℃左右,饵料为活饵、鱼肉等,

没有什么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入水时需要注意些。缸与袋子的水,水温和水质都不同,如果你直接把鱼倒进鱼缸,鱼会出现不适,轻者不活泼或感冒,重者可能当场死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入缸前一定要过水:将新买的鱼连袋泡入缸中20分钟,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开袋了,很多人会着急的将袋解开,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袋中一般都被充满纯氧,水中的溶氧量也较高,突然的释放出来会使鱼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造成危险的,所以一般会用一根针在袋口处上方扎破几个大洞,大概5--10分钟后袋中的氧气会自然与袋外的空气共溶在一起的,这时打开袋是绝对安全的;

然后舀出原袋中的1/10的水,再从你的缸里舀1/10的水入袋,这期间要在袋里不停的打气,观察鱼是否有何不适,一小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以后就每30分钟重复以上动作一次直至换完,原袋中的水要倒掉,不要倒入自己的缸中,最后将袋沉入水中,把鱼放出。

7繁殖技术编辑

亲鱼产前培育

本试验于1994—1997年在寿县大井水库渔场进行。亲鱼来自于瓦埠湖和当地的水库,在秋冬季节捕捞、收集。雌鱼体重500—1500克,雄鱼300—1000克。收集

白化红尾鲶

的亲鱼放入700平方米的一口鱼塘中专养,产前的2个月投放泥鳅、野杂鱼,每半个月冲水一次,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亲鱼也可混养在其他的鱼塘里。保持水质清新。产卵池、网筛、鱼巢等的准备:产卵池可选择“家鱼”的产卵池,或一般的水泥池、池塘等,催产前一周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网筛用40目和25目的聚乙烯网制作,一般制成4×1×1米或2×2×1米的规格,网筛做好后应放入水中浸泡几天,并用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消毒。鱼巢用柳树根、棕榈或竹壳丝,扎好后2—3米一串,用绳子连成一体。鱼巢使用前用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浸泡消毒。雌雄比例和亲鱼选择:雌雄比例以1∶1较合适。在非生殖季节雌雄亲鱼不太容易区分。在生殖季节,雌鱼体色新鲜、光滑、富有光泽感,腹部膨大,隐约可见卵巢轮廓,生殖孔发红、膨大、

红尾鲶(8张)

富有润泽,生殖孔周围有放射状斑,稍用力压腹部后侧,能挤出1—2粒卵粒,P第一硬棘后缘锯齿不太强大,稍光滑。雄鱼外生殖突显得较长而光细,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挤压腹部可见少许白色精液流出。雄鱼P刺上的锯齿较强大,手摸有割手的感觉。人工催产:人工催产采用不同激素组合,不同剂量对亲鱼进行催情。注射HCG,雌鱼3000~2500IU/kg。雄鱼1500~1300IU/kg。注射HCG+LRH-a,雌鱼HCG3000IU/kg+LRH-a15ug/kg,雄鱼HCG1500IU/kg+LRH-a7ug/kg。

人工注射药液的剂量以每尾雌鱼不少于1ml为标准。基本上采取肌肉一次性注射法,也采用了两次注射法进行对比。催产后刺激方式:为了寻找亲鱼最佳产卵要求的环境条件,对催产后的亲鱼分别给予不同的刺激。①将亲鱼轻轻放入产卵池,2—3小时后投入鱼巢,并给以微流水刺激。②将亲鱼放入网筛,网筛事先吊好在产卵池,再投入鱼巢,并给以循环水刺激。③将亲鱼投入产卵池,给以循环水刺激。④将亲鱼放入网筛,网筛事先吊好在池塘,池塘有微流水。受精卵孵化方式:①受精卵较均匀地粘附在鱼巢上,将其轻轻地移入网筛,网筛吊好在水泥池,并使水泥池保持微流水状态。②受精卵较均匀地粘附在网筛上,将网筛吊好在水泥池中,并保持微流水状态。③受精卵较均匀地粘附在鱼巢上,将其轻轻放入网筛,将网筛吊好在池塘中,微流水状态。④将收集好的受精卵放入环道,进行环道流水孵化。

红尾鲶

鱼苗培育:鱼苗孵化出膜第2天就开始投饵,开口饵料最好是轮虫,也可以用鸡蛋黄。3—5天后,投喂幼小的枝角类、桡足类和小型浮游动物、丰年虫无节幼体、水蚯蚓等。鱼苗培育的设施,可以用网筛、水泥池、土池等进行对比试验。土池培育应提前一个星期泼洒豆桨水,培养适口的饵料。2 结果:产孵情况:总计催产亲鱼163组,产卵尾数为115组,产卵率为71%,共获卵102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数为0.87万粒,共获苗80万尾,平均每尾雌鱼产苗数为0.7万尾。受精率为80~90%,孵化率为90~95%,发情时间为12~17小时,产卵效应时间13~21小时。对激素HCG的耐受、敏感范围为雌鱼2500—3000IU/kg,雄鱼1300~1500IU/kg。产卵适宜水温为16~28℃。

催产效果

①HCG剂量雌为300IU/kg,雄鱼1500IU/kg催产的亲鱼有Ⅰ、Ⅱ、Ⅲ、Ⅳ共四批鲶鱼119组,产卵组数为72组,产卵率为60.5%,其中Ⅰ、Ⅵ批计26组,产卵雌鱼数为26尾,产卵率为100%;Ⅱ批60组, 产卵雌鱼32尾,产卵率为53%,因第Ⅱ批亲鱼催产前在一个约6平方米的小水泥池暂养了4天,推测其原因可能亲鱼密度太大,溶氧不足,促使性腺在这4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了亲鱼产卵的顺利进行。另外,催产后所有亲鱼放入一个产卵池,密度也很大,对其产卵也有影响。第Ⅲ批鲶鱼33组,产卵雌鱼14尾,产卵率42%,因为Ⅲ批亲鱼选自94年5月6日、5月9日催产过的亲鱼,经一个多月的培育,第二次催产的,估计一部分亲鱼性腺重新发育的成熟度不够。②注射HCG剂量,雌为2500IU/kg,雄为1300IU/kg的有Ⅶ、Ⅷ两批,计16组亲鱼,产卵雌鱼15尾,产卵率为94%。③注射HCG+LRH-a,雌鱼HCG3000IU/kg+3000IU/kg+LRH-a15ug/kg,雄鱼HCG1500IU/kg+LRH-a7ug/kg,有第Ⅳ、Ⅴ批计28组,产卵雌亲鱼数为28尾,产卵率100%。从上面可以看出,鲶鱼可以注射HCG或HCG和LRH-a的合剂,注射剂量是家鱼的2~3倍。总的来说,以注射HCG+LRH-a合剂效果为最好,发情较早,发情时间为12~15小时,产卵比较集中,产卵效应时间也最短13~18小时,尽管当时水温偏低。鲶鱼注射激素12~17小时后开始发情,13~21小时后开始产卵。本文基本摸清了鲶鱼发情时间和产卵效应时间,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发情时间的长短,产卵效应时间的长短,主要与亲鱼的成熟度,催

红尾鲶

产时的水温、所用激素的剂量和种类相关。一般来说,亲鱼发育程度好,催产时水温在合适的范围内较高,注射激素为HCG+LRH-a合剂,则发情时间较短,产卵效庆时间也较短。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鲶鱼发情持续的时间较长,产卵持续的时间也较长。

产卵习性

开始发情时,雄鱼追逐雌鱼,并用吻部“碰撞”雌鱼的腹部或生殖孔附近。经过数次“碰撞”后,雌鱼开始产卵,雄鱼整个身体紧紧缠绕着雌鱼的后腹部,当雌鱼排出卵子后,雄鱼排出精子,然后雌雄亲鱼分开双双用尾巴搅动水流,使精卵“结合”受精,并均匀散开。雌雄亲鱼的卵子和精子不是一次排完,一次只排一点点,要经过数次才能排完,亲鱼这种产卵交配行为要持续3~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有鱼巢时,亲鱼爱在鱼巢附近产卵,将卵子均匀地布在鱼巢上,有网筛设有鱼巢时,亲鱼将卵子均匀地布在网筛上,没有网筛、鱼筛时,则将卵子排在水中。鲶鱼产卵时间:鲶鱼产卵时间可以从4月初延续至6月底,产卵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我们催产亲鱼的时间从4月28日至晚期的6月20日,均取得了较好的催产效果。鲶鱼适宜催产、产卵的时间是较长的。催产、产卵适宜的水温是16~28℃。可以多次产卵:在自然界中,我们观察到产卵延续的时间较长,其后代往往形成不同的群体,如在瓦埠湖流域,夏季可捕到10厘米以上的鲶鱼苗,而秋季也可以捕到10厘米以上的鲶鱼苗,从这种现象可以推测,鲶鱼要么存在不同的生殖群体,要么可以多次产卵。本文对此作了试验,于94年6月20日,对94年5月6日、5月9日催产过的鲶鱼进行了第二次催产,催产组数33组,产卵尾数14尾,产卵率42%,获卵10万粒,说明鲶鱼可以多次产卵。催产后刺激方式与产卵的关系:鲶鱼能否顺利产卵主要取决于亲鱼性腺发育的成熟度和适当的激素注射催产,而对催产后刺激方式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设计的数种方式,均能顺利地产卵,Ⅱ、Ⅲ批产卵率较低,主要是亲鱼的性腺成熟度发生变化所至。适合的产卵水体、鱼巢、水流是鲶鱼顺利产卵不可缺少的条件。孵化方式与孵化率的关系:孵化率与不同的孵化方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为鲶鱼受精率较高,所以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受精卵有充足的溶氧,及时清除未受精卵,以防感染发生水霉病,都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孵化出苗及培育:在水温18~28℃,温度越高,鱼苗孵化出膜时间越短。在水温18~20℃范围内,约经48小时鱼苗开始孵化出膜,50小时以后,鱼苗大量破膜而出。

8疾病防治编辑

体表系列疾病

出血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症状:病鱼最初表现为独游水面,头上尾下,嘴部张开,稍受惊即窜游于水下,不久即又上浮;中期病鱼于流水处聚集成团;临近死亡时,病鱼激烈翻滚、窜游,头部常带有污泥。吻端粘膜溃烂;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稍腐烂,体表充血发炎;撕开皮肤,可见肌肉呈局部点状、线状或斑块状出血;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末端腐烂缺刻,多数病鱼的鳃由于严重贫血及出血,而呈花斑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腹腔内积有淡黄色

正在吞食小鱼的红尾鲶鱼

或红色腹水;部分病鱼的肝、脾、肾等实质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胆囊也常肿大变色。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发生在3~15厘米的苗种阶段,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均较流行。流行于5~7月。水温24~28摄食度。 防治方法:(1)用浓度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泼洒。并在当天开始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饵投喂连喂5天。(2)用浓度0.3~0.4毫克/升的鱼虾安全池泼洒连续3天;并开始用鱼血康以3%~5%的含量拌饵投喂连喂6天。

烂鳃病

病原待研究。症状和病理变化:早期可见病鱼鳃丝颜色变淡,有少量腐烂,尾部与体表黑色素增多,食量减少,每日可见个别死鱼。后期可见病鱼体色发黑,鳃丝边缘附有污泥或饵料残渣,大部分鳃丝腐烂缺刻,每日数量急增。此病流行于4~6月。

防治方法:(1)外用药物--漂白粉:浓度为1毫克/升(治疗网箱养殖大口鲇时,加0.4~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或全箱泼洒。强氯精:0.3毫克/升(或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或全箱泼洒。(2)内用药物--呋喃唑酮:每100千克鱼体重每日用药10~20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鱼菌灵:每100千克饵料加药200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赤皮病

病原为细菌,详细情况有待研究。症状及流行情况: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主要危害鱼种,6~7月流行。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用磺胺噻唑拌饵投喂,第一天每100千克鱼用药10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连喂6天。

白头白嘴病

病原为一种细菌。症状:病鱼吻端、头部失去正常颜色而呈白色,该现象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鲇3日龄水花或1~1.5厘米的鲇苗。防治方法:(1)五倍子煎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2~0.5毫克/升浓度。

白皮病

病原为细菌。病鱼首先是尾鳍发白,继而扩展至整个尾柄和体后半部发白,与前半部显著不同,故此病又称白尾病。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主要危害3~6厘米的大口鲇苗种,高密度下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1)浓度为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3~5天。(2)用2.5%的食盐水加几滴醋浸洗病鱼5~10分钟。

打印病

病原待研究。病鱼体色发黑,体表粘液明显减少。病灶位于体表腹部两侧,少数在背部。发病初期皮肤溃烂,充血发炎,肌肉呈椭圆暗红色斑块,如印章,严重者肌肉烂穿。少数并发鲺病及烂鳃病。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鲇亲鱼及后备亲鱼,无明显流行季节。发病与鱼的营养状况、放养密度、鱼体受伤及水质环境等因素关。 防治方法:(1)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万国际单位,同时患处用红霉素软膏涂抹。(2)掌握合理放养密度,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加注新水或适量换水,每隔半月左右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泼洒一次),可预防此病发生。

细菌系列疾病

溃疡病

病原有待研究。病鱼吻端发白,口腔肿胀发白,嘴不能张闭,胡须发白或断掉,鱼体两侧出现红斑,严重时红斑处表皮溃烂,露出肌肉。此病主要危害成鲇,流行于3~4月。 防治方法:(1)呋喃唑酮0.1~0.2毫克/升全池泼洒,或以5~1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病鱼15~30分钟。(2)病情严重者可肌肉注射氯霉素5毫克/千克。

烂尾病

病原为一种气单胞菌。病鱼从背鳍到肛门附近出现大面积溃烂,严重时尾鳍断掉。此病主要危害2.5~5厘米的鲶鱼苗种。防治方法同白头白嘴病。

肠炎病

病原有待研究。病鱼初期臀鳍基部或各鳍鳍条发炎充血,有时出现肛门红肿。死鱼几乎都是肠道充血。主要危害成鲶,尤其吃配合饵料的大口鲇或吃大量腐败变质鱼肉块的易生此病。流行于4~6月。可与烂鳃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不投霉变或腐败饵料是预防此病关键。(2)发病后,每100千克鱼体重用呋喃唑酮10~20克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天;或者每100千克饵料加病毒灵(盐酸吗啉脒胍)40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4~5天。投喂药饵的同时应结合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视情况全池或全箱泼洒1~3次。

水质系列疾病

红尾鲶

水霉病

病原为水霉菌。此病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阶段,水温19摄食度以下更为严重。水霉菌先是在寡卵上滋生,随之在受精卵上蔓延,使鱼卵变成灰白色的绒球,水中观察更明显。此病应着重预防。在每次孵化过程中,每天用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卵10~15秒钟,连续2天。或者每日上午或傍晚用同样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泼洒孵化环道两次,直至孵出鱼苗为止。对患轻度水霉菌病的鱼卵,可用浓度为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5~10分钟,有一定疗效。

粘孢子虫病

病原为粘孢子虫。病鲶体表上分布着许多白色小点状胞囊。镜检可发现大量粘孢子虫。流行于5~6月。防治方法:用浓度为0.3~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视情况泼洒2~3次。

车轮虫病

病原为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中的种类。车轮虫寄生于鲶鱼体表和鳃丝。寄生于体表的常密集于病鱼的嘴部、鳍等处而形成一层白翳;寄生于鳃丝的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缝隙里,破坏鳃组织,严重时使鳃组织腐烂,鳃丝软骨外露,使病鱼呼吸困难而死。流行于4~6月。防治方法:(1)用浓度为0.3毫克/升的硫酸铜和浓度为0.1毫克/升的硫酸亚铁,分别溶解混合后全池泼洒。(2)池塘养鲶用鱼苗平0.5毫克/升,网箱养鲶用2毫克/升,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

13、斜管虫病:病原为鲤斜管虫。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鲶鱼的鳃丝,严重感染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腐烂。此病主要危害1~2厘米的鲶鱼苗,流行于4~6月。防治方法同车轮虫病。

小瓜虫病

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小瓜虫寄生于鲶鱼体表及鳃丝。大量寄生时,鱼在水面集群浮游,不吃食,体色发黑,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及鳍条上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严重时病鱼体表尤其是头顶部常出现一层白膜。在高密度下饲养容易发生,流行于5~6月。防治方法:(1)用浓度为20~4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20~30分钟。(2)生姜和辣椒混合剂,每平方米水面(深1米)用干辣椒0.37克,干生姜0.1~0.15克,加水煮沸半小时后用药汁对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 15、固着纤毛虫病:病原为累枝虫、后柱虫、短柱虫、筒形杯体虫和钟形虫。固着纤毛虫主要固着在鲶鱼体表及鳃上,严重时,病鱼身体消瘦发黑不吃食,反应迟钝。此病主要危害3~6厘米的鲶鱼苗种,流行于5~6月。防治方法用浓度3毫克/升的硫酸铜浸洗病鱼2小时,或用0.6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

鲶盘虫病

病原为单殖吸虫亚纲、锚首虫科、似盘钩虫属中的种类。症状为病鱼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于水面,反应迟钝,呼吸急促,身体消瘦,体色发黑。肉眼检查可见病鱼鳃部肿胀,鳃丝粘液增多并附有污物。鲶盘虫主要寄生于鲶鱼鳃,也寄生于鲶鱼体表,主要危害7~10厘米的苗种,流行于5~7月。防治方法:(1)用0.2~0.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2)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病鱼30分钟,或用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浸洗1小时。

绦虫病

病原为华丽绦虫。病鱼解剖观察可见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较多淡黄色粘液,绦虫即寄生在肠内。防治方法:根据该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大口鲇苗种培育情况,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投喂的水蚤要鲜而精,投喂前进行过滤、漂洗,除去杂质及大型甲壳类,并用0.0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以减少或杀灭绦虫的中间寄主(2)投喂水蚯蚓前用晶体敌百虫浸泡处理,也可降低鲶鱼苗绦虫的感染率。1千克蚯蚓/1克晶体敌百虫,浸泡到蚯蚓出现萎缩为止。(3)发病鲶鱼用晶体敌百虫药饵(100千克饵料+60克晶体敌百虫)每天一次,连用3天。

甲壳动物病

病原为中华蚤或锚头蚤或日本鲺。这三种甲壳动物病通常分别发生在池养大口鲇亲本上。症状是鱼在水面游动不安,不时竖起尾鳍。网捕发现鱼体表和鳃部寄生有上述寄生虫。防治方法:用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4~0.5毫克/升的浓度。

营养性鱼病

病因为饵料原料单一,或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或饵料腐败霉变等。症状为病鱼肝肿大、发黄,多腹水,胆囊肿大,胆汁变黑,胰脏颜色变浅。流行于3~5月。

防治方法:喂新鲜杂鱼等动物性饵料;改进饵料配方,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用量。

请问大神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鱼?万能的大神们,谁知道这都是什么鱼?怎么吃啊?

如图 , 应为

鲬科(牛尾鱼科) Platycephalidae 食用鱼类

下图为 印度鲬 Platycephalus indicus (印度牛尾鱼、鲬),俗称 辫子鱼

牛尾鱼科中体型最大者,体长可达到一米。头大平扁,具硬棘易伤人。锄骨齿为犬齿状,成一弧状横带,腭骨齿仅一列。前鳃盖棘2枚,鳃盖边缘有一皮质瓣状物。体呈褐色,腹面黄色,有8至9个不规则黑斑。

牛尾鱼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适合减肥的人食用。牛尾鱼的味道清淡,切成薄片后与作料和橙子汁一起食用味道鲜美。做法有油炸、炖、烤鱼片。其旺季在夏天,要选择身体上有光泽,结实硬朗,腹部有很好的弹性的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是餐桌上烹调和火锅极佳商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鲶鱼种类有哪些?

塘角鱼又称为胡子鲶,多分布于南方地区,拥有8根胡须,上下各4根,全身呈现暗黄色,个头比较小,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口感好,所以市场上价格比较贵,土鲶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拥有4根胡须,上长下短,全身呈现暗黄色,肉食性,多为野生,身上有斑点,个头不大,对水质要求不高

斑油鲶鱼(鲶鱼花斑) 观赏鱼

斑油鲶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鲶鱼花斑、斑油鲶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82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