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鹳鱼石斧图形陶缸的名词解释)

北京鱼缸定做2024-05-22 08:30:016.89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于什么文化产物?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和鹳鱼石斧图形陶缸的名词解释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于什么文化产物?

代表文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产物

补充:

材料性质:夹砂红陶

制作工艺:泥条盘筑法

器具用途:装殓成人尸骨的瓮棺葬具

文物赏析:构图一分为二

左边记载以象征吉祥的鹳鸟(或鹭鸶)为图腾的部落征服以鱼为图腾的部落

右边是最初代表劳动工具后演变成崇拜的图腾的石斧

左右结合构成鹳鸟衔鱼呈贡给能带来丰收的劳动工具的情形

极富远古色彩

作品意义:1、图画以白色物质绘图,以黑线勾勒,是中国绘画手法勾勒和没骨的雏形

2、图形以物象绘画为主,代替纹饰绘画,象征着我国几何纹彩陶向绘画性彩陶的过渡

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鹳鱼石斧图形陶缸的名词解释) 观赏鱼

鹳鱼石斧缸名词解释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柄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

第一件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商朝的一件价值连城的青铜文物,其作用主要是用于祭祀。

司母戊鼎出土于1939年,从1959年开始就一直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巨物重达832.84公斤,连耳高133厘米。

据考证此物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制作水平是当时最为顶尖,几乎可以代表整个商周时期的巅峰工艺。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第二件:孝端皇后凤冠

孝端皇后凤冠,一件从上大下全部是珠宝的文物极度奢华,上面有九龙四凤,上有翠盖,下垂结珠,周身布满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了各种宝石,翡翠,珍珠,工艺也及其复杂,上面还用了很残忍的翠鸟羽毛点翠技术,左右两条口衔珠宝流苏。

冠后部饰六扇珍珠、宝石制成的“博鬓”,呈扇形左右分开。此冠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孝端皇后凤冠是明朝明神宗孝端显皇后(万历皇帝的爱妃)的凤冠,1956年在明十三陵附近被考古队挖掘出土。当时清理到这件文物时队员全部被震撼到了,马上向上级报告。

第三件: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在国内的各个大小博物馆中你也许见到过类似的文物,这是一个时代的陶器风格,其最有价值的一件现给就珍藏于国家博物馆。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文物,其主要作用是陪葬品。1978年在河南汝州附近挖掘出土。

其文物为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画作,是现在中国画的老祖宗,是最原始的中国画雏形,

同样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它的价值无可估量,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在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扩展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截止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

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12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2013年达到745万人次,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2018年3月,国家博物馆正式取消纸质门票,观众持身份证即可直接进入国博参观。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16:30清场,17:00闭馆)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2018年9月22日,国家博物馆发布公告,因展览施工原因,国家博物馆自2018年9月25日起暂停对公众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公告。

服务介绍

国博一层大厅服务台提供手机自助导游服务(租机40元或者下载客户端30元)和普通导览器(30元)。各展厅有志愿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国博专职讲解员在特定展厅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服务,具体安排如下:

古代中国:9:15、9:45、14:00、14:30在地下一层北侧《古代中国》序厅集合,每场约2小时

《复兴之路》:9:15、9:45、14:00、14:30在一层大厅北侧《复兴之路》序厅集合,每场约1.5小时。

专题展览(含青铜器、佛造像、钱币、玉器、古代绘画):9:15、14:00、14:30在三层大厅《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南侧入口处集合,每场约2小时。

观众须知

基于国家博物馆藏品举办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观众可以拍照留念,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引进的临时性展览,将依据办展协议确定是否可以拍照,若不可拍照,将在展厅内设立明显的提示标识。

请勿吸烟。请勿触摸展柜。

观众自带液体饮料经本人试喝检验后可以带入场馆,观众自带食品经安检后可以带入场馆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

请勿将各类管制刀具、打火机、光盘、危险品及宠物带入场馆;

为快速完成安检,请尽量不要携带箱、包入场(尤其是双肩包和单一尺寸超过40厘米的大包),如已随身携带箱、包,请先持国家博物馆门票经安检、存包后再进入场馆参观;

违禁的私人物品请存包或于馆外自行处理;

参观前请您整理好衣物,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

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并请将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他人参观;参观时请勿触摸展品;

请您在指定区域就餐;场馆内请勿吸烟;场馆内请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博物馆

鹳鱼石斧图的赏析

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画面纵37厘米,横44厘米。在绘画史上,它不仅反映了人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整幅作品的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石斧是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人们用石斧砍倒荆棘,开辟田地。人们用石斧防御猛兽袭击,保护自身安全。石斧在原始人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然,原始人对石斧产生了崇拜的心理。画面上的石斧是经过作者精心艺术加工处理的,它不是简单地静物写生。真实情况,石斧只能随意平放,不会自然竖立。作者让石斧巍然屹立在画面右边,斧刃朝向外边,形象严肃,一丝不苟,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石斧被赋予灵性,人格化了。它已经成为氏族图腾,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了。画面上的水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鹳,但也有少数研究者认为是鹭。不管是鹳也好,还鹭也好,都是能给原始氏族带来欢乐、吉祥的益鸟。鹳衔着大鱼,虔诚地面对石斧,意味着向石斧奉献供品,祈求石斧保佑氏族平安、吉祥、欢乐、丰收。这幅彩陶画极有可能是原始氏族图腾崇拜礼仪场面的一个特写镜头。

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鹳鱼石斧图形陶缸的名词解释、鹳鱼石斧陶罐崇拜的对象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