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的信息

杨凌鱼缸定做2024-05-23 10:57:016.7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8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4、有没有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人?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和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达斡尔族分布在哪里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是131992人。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达斡尔族居住地最早记载为讨浯儿河(今洮儿河),明初迁往黑龙江以北;17世纪中叶因中俄边疆战事,清政府为巩固后方,达斡尔族最初迁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外贝加尔一带。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东北和新疆边境城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的状况。

发展:

1952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在龙江县达斡尔族聚居的卧牛吐建立达斡尔族自治区。

1956年9月,齐齐哈尔市政府决定,将原龙江县虎尔虎拉区、达呼店区、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以及榆树屯等4个农村区合并,成立县一级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中国现有的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达斡尔民族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景点

森林公园、达族风情园、三岔口生态旅游园、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哈拉新村等。

1、森林公园:原名青年林场,是1956年全国第一批仿效前苏联集体农庄形式建立的青年庄发展而来的,南接哈拉海湿地,西邻金长城遗址,北有尼尔基斯湖。

2、达族风情园:园区内主体建筑有大型接待中心、综合性客服中心、达斡尔族传统特色民居院落、蒙古包式圆屋、木克楞房等的大型住宿区、达族酒楼等。

3、三岔口生态旅游园:位于梅里斯卧牛吐镇,东卧村和扎布哈村东南,齐查公路路南,原区财政渔场南邻,阿伦河入嫩江口交汇处,嫩江右岸。

4、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由国家林业局2011年3月批准建立,东与市党政机关办公中心,南与齐齐哈尔市新中林场,西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梅里斯乡,总面积1590公顷。

5、哈拉新村:是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民族新村,建筑设计风格独特又自成格局。全村分四个小区,现有综合文化站、民族风情园、民族饭店、民族商店,有哈拉古城、达斡尔族旧居等景点。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梅 里 斯 达 斡 尔 族 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全国城市唯一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的达斡尔族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嫩江西岸,是齐齐哈尔市的近郊区。嫩江、阿伦河、音河、二沟河流经境内,齐甘、齐查、齐乌和301国道贯穿全境,嫩江第二大桥使之与市区直接相通。全区辖4乡、4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96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其中有2个达斡尔族乡镇和19个民族村。幅员面积1989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万公顷,人口1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8%。

梅里斯有丰富的资源,优质江砂储量达6000万立方米,地下蕴藏着富足的乌金——石油,还有号称东北四宝之一的鹿茸,天然的野生黄花、蘑菇、芦苇等。境内7万公顷水面和4万公顷草原有待开发和利用。

几年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以科技为先导,依托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使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了很大的成就。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6亿元,年均递增15.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28元。

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乡镇企业跨跃式发展。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齐齐哈尔市重要的粮食、蔬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党的十四大以来,农村经济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两高一优”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沿江的“水稻开发带”,沿路的“瓜果开发带”和依托喷灌的“玉米开发带”。粮食总产量年均近20万吨。享誉国内的“雅尔塞大西瓜”进入了中南海,向城市提供商品菜年均1亿公斤。畜牧业生产已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当年,全区大牲畜存栏4.3万头,其中奶牛存栏1.9万头,年产鲜奶4.4万吨;羊存栏5.1万只;家禽73.1万只,年产鲜蛋2651吨,可向市场提供各种畜禽肉5918吨。林业、渔业生产齐头并进,全区养鱼水面达到1.4万亩,水产品产量1350吨。到199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多种经营收入8164万元,培育了大批种植、养殖大户。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3.9亿元,年递增34.9%;实现利税2604万元,年递增37.5%。

工业体系逐步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前二年,达港大豆浸油有限公司被评为省明星企业,乳品实业公司被评为省明星企业标兵。同时,这两户企业的产品被评为省级系统优质产品和齐齐哈尔市地方名牌产品,“齐梅牌乳粉”荣获“95国际食品加工技术金奖”。到年底,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8户,固定资产净值1560万元。大豆植物油、豆粕、豆粉、全脂奶粉、降糖奶粉、精美家具等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4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5677万元,利税达264万元,年递增9.9%。

市场体系初具规模,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这年,全区拥有集贸市场5个,商饮服务业网点1515个,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梅里斯大牲畜交易市场是黑龙江西部地区最大牲畜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800头(匹),市场辐射山东、浙江、内蒙古等省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201万元。

城乡建设迅猛发展。五年来累计用于城乡建设投资4120万元。完成了华丰大街1454延长米的路面拓宽铺装和1648延长米的地下排水工程;完成了育德街650米的铺装工程。新建路面89.4公里,其中黑色路面22.4公里;新修沙石路面67公里;新改建路基135.5公里。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发展势头快。本年,全区货运车辆载重量达1万吨;投资1400万元,铺设电话光缆192公里,电话交换机容量6240门,程控电话安装4615台。实现了乡乡上光缆、村村通电话。扫盲工作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全区民族活动健康向上。区政府先后成功地举办了第五至第八届敖包大会,还进行了招商引资,吸引省内外朋友前来共同振兴梅里斯。1996年,民族舞蹈代表省市参加全国“群星奖”大赛获得银奖。去年还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单位。近几年全区文化、医疗、卫生都有了很大发展。

梅里斯境内有多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如著名的明月岛、卧牛吐黄花岛、国家级森林公园——青松狩猎场、北湖风景区。哈拉、卧牛吐古城遗址等,每年都吸引大量旅游客。

有没有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人?帮我介绍一下那的情况。

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全区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东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隔江相望,西与富拉尔基相邻。伴随碾北公路的开通和301国道的拓宽改造,梅里斯已经成为甘南、龙江等县以及内蒙古东部广大地区从公路进出齐市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区辖2乡4镇,人口17.1万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是达、汉、满、鲜、回等多民族集居区,嫩江、阿伦河、音河、二沟河在境内交汇。现有耕地130万亩,草原60万亩,可供开发水面10万亩,林地21万亩,以砂石为重点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一、地理位置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是198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的市辖民族区,是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处于东经123°45′,北纬47°15′,属齐齐哈尔市辖区之一,区政府驻地梅里斯距齐齐哈尔市20公里隔江相望。东与甘南县毗邻,西与龙江县接壤,南靠富拉尔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齐齐哈尔的北大门,是通往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南北两座嫩江公路大桥将梅里斯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紧紧连在一起。梅里斯城区距齐齐哈尔火车站15km,距富拉尔基火车站10km,距齐齐哈尔民航机8km。 二、气候状况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晴朗多霜冻,冬季寒冷而干燥;年平均气温3.2℃,气温较低的1月份平均为-19.4℃,气温较高的八月份平均为22.8℃;降水集中,年降雨量41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3%;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日照为64%,日照时数为2861.9小时;无霜期为136天,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光热资源充足,是黑龙江省热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三、人口状况 全区人口1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万人(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是达、汉、满、朝鲜、回等多民族聚居区。 四、交通通讯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交通便利,301国道、碾北省级公路、齐查市级公路在境内交汇,并入东北公路交通网,铁路、公路、空中运输条件十分便捷。邮电通讯发达,全区有网通、移动、联通、铁通四家通讯公司,乡乡上光缆,村村通电话,通迅实现了交接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目前已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通讯网络。

[编辑本段]区域概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198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的市辖民族区,是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处于东经123°45′,北纬47°15′,属齐齐哈尔市辖区之一,区政府驻地梅里斯距齐齐哈尔市20公里隔江相望。北与甘南县毗邻,西与龙江县接壤,南靠富拉尔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齐齐哈尔的北大门,是通往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南北两座嫩江公路大桥将梅里斯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紧紧连在一起。梅里斯城区距齐齐哈尔火车站15km,距富拉尔基火车站10km,距齐齐哈尔民航机8km。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晴朗多霜冻,冬季寒冷而干燥;年平均气温3.2℃,气温较低的1月份平均为-19.4℃,气温较高的八月份平均为22.8℃;降水集中,年降雨量41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3%;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日照为64%,日照时数为2861.9小时;无霜期为136天,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光热资源充足,是黑龙江省热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梅里斯,为达斡尔语“米斯勒”的音转,意为“冰”。清初,达斡尔族人从黑龙江上游来嫩江沿岸定居。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后,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清末民初,始属龙江府,后隶龙江县。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梅里斯一带,归龙江县第七、八、九区管辖。1954年10月,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同时设立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和达呼店、虎尔虎拉等农村区。1956年11月2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卧牛吐、榆树屯、达呼店、虎尔虎拉等4个农村区合并,设立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58年12月,全市实现“人民公社化”,改为华丰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为郊区。1980年3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将齐齐哈尔市郊区更名为梅里斯区。1988年7月11日,国务院批准,将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改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但不属民族自治地方,仍为齐齐哈尔市的市辖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4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梅里斯街道、雅尔塞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达呼店镇、共和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梅里斯乡;哈拉海农场。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一大批地工产品和农产品,诸如齐梅牌降糖奶粉、精美家具、金沙棘果酒、雅尔塞西瓜、大八旗洋葱、麦饭石胚芽分离营养米等相继走出区门、市门、省门乃至国门,享誉各地,为梅里斯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以自身十大优势为依托,立足齐齐哈尔,面向省内外,建设黑龙江省西部重要的国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战略构想,先后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等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共建合作协议。根据全区各地土壤类型、生态条件及生产经验,以区域化布局为基础,规划出10个特色、绿色食品生产区,并制定了一批适合本地区的特色、绿色农产品操作规程,开发出玉米、水稻、油豆角、青椒、洋葱、茄子等十多个绿色无公害品种。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不但有广阔的绿色食品发展前景,而且这里的政策优惠,除享有齐齐哈尔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国家、省、市还给予了许多民族区优惠政策,因而拥有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关于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的信息 绿皮辣椒小红龙

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梅里斯达斡尔族水族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