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长鸭嘴龙鱼(绿鸭嘴龙海水鱼)

杨凌鱼缸定做2024-05-20 18:25:015.84 K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隆头鱼科 Labridae 尖嘴鱼属 Gomphosus 海生鱼类下图为 (雄性) 杂色尖嘴鱼 Gomphosus varius 绿长鸭嘴龙鱼,俗称 尖嘴青龙 、尖嘴龙、鸟嘴龙绿长鸭嘴龙鱼,鸟鹦鲷吻部延长呈管状,唇厚,内侧有纵褶。鸭嘴兽 此种两脚草食恐龙是白垩纪晚期最主要的草食者。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嘴内有宽的角质牙龈,但没有牙齿,尾大而扁平,占体长的1/4,在水里游泳时起着舵的作用。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伤,即引起剧痛,以至数月才能恢复。在水中游泳时它是闭着眼的,靠电信号及其触觉敏感的鸭嘴寻找在河床底的食物。

本站是一个关于水族行业的一个网站,本文给大家介绍绿长鸭嘴龙鱼,和绿鸭嘴龙海水鱼对应的相关信息,希望对鱼友有所帮助,谢谢关注我们祥龙鱼场

本文目录一览:

这是什么鱼

隆头鱼科      Labridae        尖嘴鱼属    Gomphosus      海生鱼类

下图为     (雄性) 杂色尖嘴鱼    Gomphosus varius  绿长鸭嘴龙鱼,俗称  尖嘴青龙  、尖嘴龙、鸟嘴龙绿长鸭嘴龙鱼,鸟鹦鲷

吻部延长呈管状,唇厚,内侧有纵褶。两颌各具1行牙,上颌前端具1对弯曲绿长鸭嘴龙鱼的犬牙,口角无犬牙。侧线完全。雌雄体色各异,雄鱼体蓝绿色,尾鳍边缘淡绿色,呈半月形绿长鸭嘴龙鱼;雌鱼头部桔红色,体前半部黄褐色,后半部黑褐色,尾鳍棕褐色,后缘黄色,呈截形。

下图为    雌性

热带地区近岸珊瑚礁海域生活绿长鸭嘴龙鱼的鱼类。杂色尖嘴鱼广布印太海域各岛屿沿岸珊瑚礁区,其外形独特,可作为观赏鱼

绿长鸭嘴龙鱼(绿鸭嘴龙海水鱼) 海水鱼

广东鸭嘴鱼的做法大全

做法一

香菜,芹菜,大葱

大蒜,老姜,泡椒,泡姜,野山椒

干辣椒,花椒,榨菜,炒香的白芝麻

油,盐,生抽,料酒,生粉,胡椒面,郫县豆瓣

草鱼1斤半

1.鱼去了头之后,从中间剖开,别切断,就一整块,鱼背上划几刀,加盐、生抽、料酒、胡椒面、生粉、大葱、姜片腌制片刻。

2.鱼腌好之后,表面刷一层油,开烤箱200度上下火15分钟,上火5分钟。

3.开始炒料,先热油,炒香切碎的大蒜、大葱、老姜、泡椒、泡姜、野山椒、干辣椒和郫县豆瓣

4.然后加点清水,烧开之后,把芹菜和榨菜放进去煮一下

5.煮开之后,把汤倒进烤好的鱼里,再接着烤10分钟。

6.锅里倒少许油,炸香花椒

7.然后连着花椒一起淋在鱼上

8.最后洒上香菜和白芝麻,就可以开吃了。味道还真是不错,不过下次还是要去那家店尝尝万州烤鱼。

美厨邦20161103134615.jpg

做法二

材料

净鲜鱼肉250克,元葱瓣,胡萝卜片各少许,鸡蛋1个,油1000克,精盐、精各1/3小勺,绍酒1大匙,醋、白糖各1/2小勺,葱,姜末,蒜片各少许,淀粉适量。

做法

1、鱼肉切3厘米长的“菱形段”,装碗内,加精盐、味精、绍酒调味,挂“全蛋糊”,入七成热油中炸至表皮稍硬捞出磕散,再倒入热油内炸透,见呈金黄色时,倒入漏勺。

2、用小碗加入精盐,叶精,酱油、醋、白糖、水淀粉调制成“芡汁”备用。

3、炒锅上火烧热,加少许底油,用葱、姜、蒜炝锅,下入元葱瓣,胡萝卜片煸炒,烹绍酒,再下入炸好的鱼段,泼入对好的“芡汁”,翻炒均匀,淋明油,出锅装盘即可。

材料替换

将虾段改为鸡肉块,称为焦熘鸡块。

口味变化

调料重用糖、醋,称为糖醋鱼段。

美厨邦20161103134607.jpg

做法三

材料

罗粉500克,鸭嘴鱼1条(重约600克),红辣椒50克,茄子50克。调料盐、鸡粉各10克,味精5克,泡打粉30克,生粉90克,色拉油1000克,水450克。鸭嘴鱼的做法大全

做法

1、鸭嘴鱼宰杀,从腹部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备用;从中骨入刀将两片鱼肉剔下,撕去鱼皮切成长6厘米、宽3厘米、厚1.5厘米的条,加入5克盐、味精、鸡粉码味、腌渍15分钟。

2、红辣椒洗净,顺长一剖为二,在半个红辣椒上打四刀成梳子花刀;茄子洗净切成长2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的片,改刀成同红辣椒一样的梳子花刀。

3、天妇罗粉加入5克盐、泡打粉、水调拌均匀成糊,将红辣椒、茄子裹上糊放入烧至五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1分钟,出锅、控油。

4、鸭嘴鱼条拍上30克生粉,裹上糊放入烧至五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4分钟,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小火浸炸1分钟后出锅,装入盘中。

5、将鸭嘴鱼的鱼嘴剁下,取出,拍上剩余的生粉,放入烧至五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3分钟,出锅装盘即可。

美厨邦20161103134541.jpg

做法四

材料

鸭嘴鱼600克,青瓜(即黄瓜)100克,香菜10克,红椒圈10克。调料盐10克,鸡粉10克,味精10克,胡椒粉8克,料酒10克,白糖15克,泰国鱼露15克,高汤800克,葱、姜各20克,猪油20克。

做法

1、鸭嘴鱼宰杀,从腹部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将鱼嘴、尾巴剁下备用;鱼肉身子剁成间距为1厘米的段备用。

2、青瓜洗净、去皮,斜刀45度切成厚1厘米的段;香菜洗净,切长3厘米的段。

3、锅内放入水大火烧开,烹入料酒烧开,放入鸭嘴鱼肉、头和尾大火汆2分钟,取出备用;葱、姜洗净,切成末。

4、锅内放入猪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葱姜末煸炒出香,加入鸭嘴鱼肉、头、尾、高汤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20分钟至汤汁乳白,加入青瓜段、盐、味精、鸡粉、胡椒粉、白糖、泰国鱼露调味,出锅,撒上香菜、红椒圈即可。

小诀窍特点

汤汁乳白,鱼肉鲜嫩。

谁有关于鸭嘴龙的资料?

鸭嘴兽 (Duckbill)此种两脚草食恐龙是白垩纪晚期最主要的草食者。它们有鸭子般的嘴巴和牙齿,可让食物在嘴里向後咀嚼。 现生哺乳类中最原始而奇特的动物。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有栖息。 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哺乳动物,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 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异了。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与针鼹相比,较小,大脑呈半球状,光滑无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在行走或挖掘时,蹼反方向褶于掌部。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嘴内有宽的角质牙龈,但没有牙齿,尾大而扁平,占体长的1/4,在水里游泳时起着舵的作用。 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伤,即引起剧痛,以至数月才能恢复。这是它的“护身符”,雌性鸭嘴兽出生时也有毒距,但在长到30厘米时就消失了。鸭嘴兽为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时眼、耳、鼻均紧闭,仅凭知觉用扁软的“鸭嘴”觅食贝类。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 母体虽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像鸟类一样靠母体的温度孵化。母体没有乳房和乳头,在腹部两侧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兽腹部上舔食。 幼体有齿,但成体牙床无齿,而由能不断生长的角质板所代替,板的前方咬合面形成许多隆起的横脊,用以压碎贝类、螺类等软体动物的贝壳,或剁碎其它食物,后方角质板呈平面状,与板相对的扁平小舌有辅助的“咀嚼”作用。 澳大利亚的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非常特殊乳汁单孔目动物。它的嘴和脚象鸭子,尾部象海狸,是世界上仅有的三种生蛋的哺乳动物之一(另两种是刺猬和针鼹),鸭嘴兽没有奶头,但在肚子上有一小袋,内分泌乳汁,小鸭嘴兽靠添乳汁长大。 成年鸭嘴兽长度有 40-50公分,重量雌性在 700-1600克之间,雄性在 1000-2400克之间。 鸭嘴兽生长在河,溪的岸边,它的大多时间都在水里,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体在较冷的水中仍保持温暖。在水中游泳时它是闭着眼的,靠电信号及其触觉敏感的鸭嘴寻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软体虫及小鱼虾为食。 鸭嘴兽生殖是在它的岸边所挖的长隧道内进行的。它一次可最多生三个蛋。六个月后的小鸭嘴兽就得学会独立生活,自己到河床底觅食了。 鸭嘴兽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乌龟蛋状。小鸭嘴兽孵化出世后,靠母乳喂养4个月方能自己外出觅食。鸭嘴兽是夜行性生物,它们惯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 鸭嘴兽能潜泳,常把窝建造在沼泽或河流的岸边,洞口开在水下,包括山涧、死水或污浊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为隐蔽所,洞穴与毗连的水域相通。它是水底觅食者,取食时潜入水底,每次大约有一分钟潜水期,用嘴探索泥里的贝类、蠕虫及甲壳类小动物以及昆虫幼虫和其他多种动物性食物和一些植物。鸭嘴兽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环节,在动物进化上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冬季不活动或冬眠。雌兽挖相当于16米长的涧穴,将卵产于用湿水草筑成的巢内,每产产卵,有时3卵。卵比麻雀卵还小,彼此粘在一起。孵卵期洞口堵塞,孵出的幼兽发育很不完全,鸭嘴兽既无育儿袋也无乳头,成束的乳腺直接开口于腹部乳腺区。幼兽用能伸缩的舌头服食乳区的乳汁,哺乳期大约五个月。 鸭嘴兽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历经亿万年,既未灭绝,也无多少进化,始终在“过渡阶段”徘徊,真是奇特又奥妙,充满了神秘感。这种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亚独产的动物,但因追求标本和珍贵毛皮,多年滥捕而使种群严重衰落,曾一度面临绝灭的危险。由于其特殊性和稀少,已列为国际保护动物。澳大利亚政府己制定保护法规。

希望采纳

鸭嘴龙是怎样行走的?

鸭嘴龙主要用后肢行走,前肢小而纤细,好像长了一双“小手”,但它们也能用四条腿走路。最小的鸭嘴龙有3米多长,最长的约有15米。休息时,扁平的尾巴正好与后肢形成支持体重的三角架。从发现的鸭嘴龙的化石来看,它们前肢的指间有蹼,而且有一层很厚的皮革性的皮肤,上面有成千上万的小结节,很像现代鳄鱼的皮肤。推测它们在活着时,皮肤的颜色与毗生存鹏鱼近似,是暗褐色的。

使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某些鸭嘴龙头骨的特化。有一些鸭嘴龙的头上是平平的,没有特别的装饰;但有些鸭嘴龙的头上长着冠状的突起,也可以叫做顶饰,它是由头上的鼻骨或额骨形成的,从鼻孔进入的空气要到这个突起里面绕一个圈子再进入气管和肺。因此,不同类型的鸭嘴龙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头骨上。头后的骨骼,除了荐椎和坐骨的差别较大外,其他的骨骼相对而言差别就较小。

鸭嘴龙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鸭嘴龙类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绿长鸭嘴龙鱼,之所以被叫做鸭嘴龙绿长鸭嘴龙鱼,主要是因为它们头骨的前部和下颚骨一起向前延长而形成了扁阔的嘴,在嘴的前面有角质的喙,与鸭子的嘴十分相似。它们的头骨较高,眼睛的位置很靠后,与现代马、牛的眼睛很相似。鸭嘴龙的特点之一是在它的嘴里,上、下、左、右都有牙,每个牙床上多的可以有500多个牙齿,嘴里最多的可以达到2000多个牙齿。牙齿是棱柱形的,交互排列成覆瓦状,旧的牙磨光了,立刻有新的牙齿长出来补充。有的科学家认为,鸭嘴龙之所以有这种特殊的牙齿,是与它吃的东西分不开的。据调查,鸭嘴龙当时吃的植物中,有一大部分是石松类植物中的木贼,而这种植物含有的硅质较多,对牙齿的侵蚀性很大;同时,在鸭嘴龙生存的时代,已经有了较多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与一些水生植物比较起来质地较硬,鸭嘴龙的牙齿就是适应吃这一类植物的。

鸭嘴龙主要用后肢行走,前肢小而纤细,好像长了一双“小手”,但它们也能用四条腿走路。最小的鸭嘴龙有3米多长,最长的约有15米。休息时,扁平的尾巴正好与后肢形成支持体重的三角架。从发现的鸭嘴龙的化石来看,它们前肢的指间有蹼,而且有一层很厚的皮革性的皮肤,上面有成千上万的小结节,很像现代鳄鱼的皮肤。推测它们在活着时,皮肤的颜色与毗生存鹏鱼近似,是暗褐色的。

使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某些鸭嘴龙头骨的特化。有一些鸭嘴龙的头上是平平的,没有特别的装饰;但有些鸭嘴龙的头上长着冠状的突起,也可以叫做顶饰,它是由头上的鼻骨或额骨形成的,从鼻孔进入的空气要到这个突起里面绕一个圈子再进入气管和肺。因此,不同类型的鸭嘴龙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头骨上。头后的骨骼,除了荐椎和坐骨的差别较大外,其绿长鸭嘴龙鱼他的骨骼相对而言差别就较小。

分类上,一般都按照头上顶饰的有无而分为平头的鸭嘴龙和带棱的鸭嘴龙两大类。有些科学家认为,这种头饰是雄性的特征,像现代的鸡雉类的雄性头上有彩色的冠一样。平头的一类以北美发现的鸭龙为代表。鸭龙的大小变化多在9-12米之间,它活着时的体重至少有5~6吨重或更多。头骨低而平,在顶部没有冠状的顶饰,习惯于用后腿走路。埃德蒙顿龙是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城附近发现的。它的头比鸭龙要大得多,嘴也比鸭龙宽而扁,约有12米长,是一种行动笨拙的鸭嘴龙。我国第一次发现的黑龙江满洲龙就是平头的鸭嘴龙。此外,还有巴克龙、谭氏龙、山东龙等,都是平头的鸭龙,化石地点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地。但最重要并引起全世界重视的,是在山东省诸城县发现的巨型山东龙。

1964年8月,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在诸城县的一条冲沟(当地老乡称作龙骨涧)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腿骨,经地质科学研究院鉴定,是一个大型的鸭嘴龙的胫骨。实际上,很早以前,当地的群众就发现该地有脊椎动物化石,所以把产化石的地点叫“龙骨涧”。1964年10月至1968年5月,由第一普查大队、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的地质研究所和地质博物馆共同组成采集队,先后进行了四次有系统地采集与发掘,共采到化石将近30吨,代表5个个体。又经过三年的精心修补、复原,终于在胡承志先生指导下于1972年正式装架完毕,并在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山东龙的头骨顶面较平,后部较宽,从侧面上看,有点像鸭龙。荐部的脊椎由10个脊椎组成,腹面有较深的真沟。坐骨较长,末端有微弱的尖顶。装架后的骨骼,从头到尾长约15米,站起来约有8米高,被认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大的鸭嘴龙。由于它首次在山东省发现,所以被命名为“巨型山东龙”。80年代,诸城市博物馆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协助下对龙骨涧化石点进行了再次发掘,获得两具较完整的山东龙骨架,其中一具已装架陈列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内。

鸭嘴龙家族中的另一大类是头上有顶饰的。在我国发现的青岛龙属于这一类。装架后的青岛龙的全身长度为6.62米,身高为4.9米。它的顶饰是在相当靠后的鼻骨上长着一条棒状的带棱的棘,此棘向上向前突出,所以它的正式的学名是“棘鼻青岛龙”。估计,它活着时的体重有4~5吨重,但它只有200~300百克重的脑子。因为它发现在我国青岛市东北莱阳,又有棘鼻状的顶饰,所以才得了“棘鼻青岛龙”的美名。近来人们对青岛龙的鼻状棘产生怀疑,认为它是一块鼻骨与额骨在埋藏时受压变形所致。法国古物学家菲力普·特盖认为青岛龙应是一只平头型的鸭嘴龙。

除了棘鼻青岛龙外,带顶饰的鸭嘴龙中比较著名的还有原鹅龙、鹅龙、兰氏龙、盔龙、副盔龙等。原鹅龙是一些小的鸭嘴龙,顶饰像植物的球茎,突起在头骨之上。鹅龙是中等大小的恐龙,顶饰很低。兰氏龙的体型较大,顶饰像一把斧头,在顶饰的后面还有一个向后伸的棘。盔龙的顶饰像士兵戴的钢盔。副蜥盔龙的顶饰形成中空的、弯曲的管子,而这个管子从头骨向外伸展到肩部,长度比头骨大两倍,是所有顶饰中最大的。这些形形色色的鸭嘴龙在白垩纪晚期生活在北美、欧洲、东亚的大陆上,为动物王国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居民。

鸭嘴龙既不善跑,又没有自卫的装备,所以它们的大半时光是在池沼、湖泊中度过的。水中生活可以逃避霸王龙之类的肉食性恐龙的杀害。有的古生物学者认为鸭嘴龙的生活方式和习性与现代的河马相似,它们用特有的扁平的嘴和带角质的喙在湖边或湖底铲食植物。它们有一对大眼睛,眼圈周围有巩膜板,而且能够互相向上推动,正如照相机上的光圈锁一样;而且它们有较大的视神经,所以视力很好,对肉食性的恐龙经常保持高度的戒备。另外,鸭嘴龙有敏锐的听觉器官,在颚的颊部有颊囊或喉囊,某些种类可能会发出大吼声。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它顶饰的用处。虽然已经提出了许多推测,却没有一种令人满意。比如,有人认为顶饰是打仗用的,但那么薄的骨头显然不能作为武器;也有人认为顶饰是为了储藏更多的空气,但实际上它也保存不了多少空气,根本满足不了肺对空气的大量需要;也有人认为顶饰是雌、雄两性区别的标志,正如现代的某些有蹄类以有角的为雄性,无角的为雌性一样。因此,设想鸭嘴龙也是这样,有顶饰的是雄的,没有顶饰的是雌的。但是,有顶饰的化石和没有顶饰的化石又发现在不同的地层里。最近也有人提出顶饰使鼻腔黏膜面积扩大,作用是增加嗅觉的功能;也可能是共鸣室,以增加发声的力量。1978年,在研究鸭嘴龙的生活史方面有重大的突破:科学家杰克·哈纳和马凯拉在蒙大创发现了鸭嘴龙蛋的巢穴和待哺的幼龙。这类鸭嘴龙称作慈母龙,杰克认为慈母龙有亲子行为,类似现代某些哺乳动物那样照顾幼子。它的结论是,鸭嘴龙是陆生动物。

绿长鸭嘴龙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绿鸭嘴龙海水鱼、绿长鸭嘴龙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之全网,如有雷同请联系站长微信xlyc002 ,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